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惟尹躬曁咸有一德"在《古文尚书.咸有一德》的伊尹诰太甲语中,而清华简《尹诰》则在首句作"隹尹旣﨤咸又一悳"。二者文字差异不多但位置不同,显示出丰富而迥异的历史内涵。《咸有一德》文句,自宋儒至清儒提出种种疑问,归纳有君臣并列、先己后君、君前称名称字和称谥,以及本篇到底应在《诰》后还是《太甲》后等,凡此均无法在传世文献中获得圆融周至的解释。清华简《尹诰》的公布,"躬"字作"旣使文句可解读为:惟伊尹旣(然)以(为)成具备一德,从而使历史上种种疑问迎刃而解。而"旣"之为"躬(躳)",很可能是相似字形在简牍残泐模糊情况下造成的误认和误抄。

  • 标签: 《尹诰》 《咸有一德》 清华简 尹既﨤汤 尹躬曁汤
  • 简介:一介、李中华主编,由一批著名学者分撰的《中国儒学史》,计450万字,从先秦写到现代,时间跨度2500年,详述了儒学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先生为该书所写总序,洋洋五万余言,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儒学史》写作指导思想、写作视野、编写方式、全书特色的宏观论述,因此是一篇高水平的切合全书内容的总序;另一方面它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先生对儒学研究一系列哲学思考的一次总汇和结晶,它超出了一般书序,是可以独立成书的,它展示先生老年时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见解、创新的观念,体现了他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学术潮流的风采。总序是一篇下了大功夫的厚重之作,是先生晚年最具系统性、学术性、理论性的作品,可以称为“一介晚年定论”。

  • 标签: 现代儒学 和谐论 现代性 中国诠释学
  • 简介:序波编撰的《楚辞讲座》是炳正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研究生授课的课堂讲记,该书集中体现了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主张,是本楚辞学乃至学术研究的入门书。缟撰者尊重讲稿原貌;洞悉学术脉络;力求完备周全为全书锦上添花

  • 标签: 楚辞 汤炳正 研究方法
  • 简介:长兄之屏去冬从加拿大寄赠三哥之驹一幅业余所作的竹石图,图中自题句云:“画竹何难,难在劲节以垂千古”,又题注曰:“抗日期间,负笈黔东,汽车故障,夜宿野庙,饥以采苦竹笋充腹,忆及作此。”(见本期画页)之屏兄去国三十五载,万里飘蓬,爱国之心甚殷,思乡之念弥切,令人感慰。

  • 标签: 竹石图 汽车故障 画竹 苦竹笋 民生凋敝 令人
  • 简介:文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已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人物画家。他的创作历程,他的艺术道路,顺逆沉浮,奋勇搏击,在20世纪下半叶新兴中国画的演进中,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充分独特性。一文选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一个知识分子名医之家,天资颖悟,四岁从父读《论语》。启蒙于学习、临摹家藏古画。21岁入武昌艺专,主攻

  • 标签:
  • 简介:清华简《赤[马处口]之集之屋》首句“曰故(古)有赤[马处口]……”中,“曰”字是一个独立的语义单位,具有特殊的文体意义,表示叙述古史的开始。“古”字与下文相连,形成另一意义单位。因此,此句应当在“曰”字后读断。如此断句,则与全篇讲述古代历史传说的内容相合。由此,还可以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早期小说借鉴史学著作的印记。

  • 标签: 》篇 日古 日若稽古句读
  • 简介:对文明和文明史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是麦克尼尔史学成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理而言,麦氏与英国著名史学大师因比有着密切的关联,故而,就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加以梳理、辨析,不仅对认识麦氏本人史学主张和成就大有助益,亦可从一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对20世纪西方史学在有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传承、变革与发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与把握。

  • 标签: 麦克尼尔 汤因比 文明史 《历史研究》 《西方的兴起》
  • 简介:从《甦凤记》到《南征北战》,晓丹的转变之路1947年,晓丹为中电三厂客串导演了影片《凤记》,讲述了性格软弱而又矛盾的评剧名伶李莲秋与新闻记者刘成之的恋爱故事。有影评批评为'下乘之作',认为剧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被吊在云雾里,观众犹如雾里看花,内容虽然花哨,也很热闹,但结果是空无所有。此后,晓丹担任'中制'复原

  • 标签: 大众讲 慢慢流过 故事电影
  • 简介:他,1932年开始从影,经历不同时代,在时逾70载的导演生涯中,一直视电影为自己永无止境的追求。他,年逾古稀,依然有蓬勃充裕的精力,适应新的时代,主动请缨出外景拍片。直到80岁,人问今后有何愿望,他不假思索地答道:今后还想工作.他就是晓丹。自我意识的可能性晓丹对电影的入门就是从看电

  • 标签: 大众讲 慢慢流过 故事电影
  • 简介:回回民族简称回族。回族是由境外的阿拉伯、波斯,古代突厥等穆斯林移民群体与中国境内的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回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

  • 标签: 优秀传统 回族 前缀 疗法 杨华 医学
  • 简介: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 标签: 汤一介 互系性诠释 知行 情境 体用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