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 160例我院手术后住院患者,将 16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 80例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 80例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常规组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87.50%,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 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简介:目的探索我国城市3~6岁儿童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分别从成都、济南、深圳、沈阳、上海、重庆、郑州、西安、长沙、青岛和海口11个城市中随机抽取3个城区,每个城区随机抽取幼儿园6所,所有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加2个标准差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将调查中确诊的单纯肥胖症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同班级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1∶2配对后,对所有肥胖儿童和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家长自填问卷调查,回收的完整调查问卷中2218份肥胖问卷和5380份正常体重问卷,分别作为本研究的肥胖组和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出生体重(OR=1.48)、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20)、父母超重(OR=1.55、OR=1.81)、每周食用甜饮料≥3次(OR=1.34)、食欲好(OR=4.07)、进食速度快(OR=2.77)、4个月前非纯母乳喂养(OR=1.71)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有45.6%和84.9%的肥胖儿童家长对儿童体型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认识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和存在错误认识;分别有53.4%、43.3%和51.2%的肥胖儿童家长有鼓励进食、食物奖励和不限制零食的行为。结论3~6岁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养育环境密切相关,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育儿观念是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6S管理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6S管理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实施前和二组实施后,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6S管理实施前后的仪器使用效果及效率。结果 二组实施6S管理后在ICU仪器管理效果中表现非常好,各项指标均达到97%以上,且在仪器的管理效率上用时较短。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使结肠癌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结肠癌的全球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常已进展至中晚期,导致预后不佳。近年来,结肠癌的靶向治疗使众多患者受益,其中TRRV通道对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备受关注,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重要研究方向。据研究表明钙离子参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等过程,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因此调节钙离子通道对于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形成是有意义的,而TRPV6是TRP家族中目前已知的高选择性钙离子通道之一,TRPV6mRNA及蛋白在一些人类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以及结肠癌等。本文着重对TRPV6可能作为未来结肠癌预防和治疗的靶点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将常规护理、6s管理模式应用后对比其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和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两种临床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80例样本均来自于2019.6——2021.6之间,均为我院收治的需行透析治疗的年轻患者,随机性的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基于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6s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入组时组间肾功能指标相较P>0.05,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指标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年轻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种的不通过随机分组,分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甲乙组,剩余的6例肺癌患者为丙组,甲组采用吸入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乙组静脉注入抓胺酮1~2mg.kg-1.h-1加连续硬膜外维持麻醉,丙组麻醉通乙组,并分麻醉前、切皮前后2h、术后1d、3d及5d为时间段进行对其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麻醉前,实施麻醉后3组患者的IL-6和TNF-α、SIL-2R无明显变化(P>0.05),切皮后2h,3组IL-6无明显变化,丙组SIL-2R无明显变化,甲乙组则明显降低(P<0.05),且仅有甲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后续统计得出,术后第1d血清中,TNF-α无明显变化,IL-6仅乙组明显升高(P<0.05),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术后第5d得出,相比于术前水平,仅丙组SIL-2R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创伤,基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对应的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