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寄生虫病 抗原 基因克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外科2017年1—12月期间应用“6S”管理模式的情况,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状况,主要观察内容为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经“6S”模式管理后,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外科护理 “6S”管理模式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对合肥市区3~6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与龋齿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市区72所托幼机构的12288名3~6岁的儿童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并对龋齿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儿童中乳牙总龋患率为52.4%,6~岁组儿童乳牙龋齿率最高为51.8%;儿童龋均为1.38颗,患者龋均为3.75颗;公办园儿童乳牙龋患率高于私办园(x2=15.63,P<0.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学龄前儿童龋齿率升高,预防龋齿,要从婴儿抓起,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龋齿发病率.

  • 标签: 龋齿 儿童口腔保健 乳牙 牙菌斑
  • 简介:尽管不是马上,但将来想要怀孕,想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这样想的人不少吧?虽说是今后的事,还是有很多需要现在就开始做好的准备。下面介绍一下,为了生下健康宝宝应该做好的六项准备。

  • 标签: 妊娠分娩 治疗 妇科疾病 隐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 160例我院手术后住院患者,将 16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 80例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 80例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比常规组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87.50%,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 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 6S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S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我国城市3~6岁儿童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分别从成都、济南、深圳、沈阳、上海、重庆、郑州、西安、长沙、青岛和海口11个城市中随机抽取3个城区,每个城区随机抽取幼儿园6所,所有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加2个标准差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将调查中确诊的单纯肥胖症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同班级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1∶2配对后,对所有肥胖儿童和配对的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家长自填问卷调查,回收的完整调查问卷中2218份肥胖问卷和5380份正常体重问卷,分别作为本研究的肥胖组和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出生体重(OR=1.48)、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20)、父母超重(OR=1.55、OR=1.81)、每周食用甜饮料≥3次(OR=1.34)、食欲好(OR=4.07)、进食速度快(OR=2.77)、4个月前非纯母乳喂养(OR=1.71)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有45.6%和84.9%的肥胖儿童家长对儿童体型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认识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和存在错误认识;分别有53.4%、43.3%和51.2%的肥胖儿童家长有鼓励进食、食物奖励和不限制零食的行为。结论3~6岁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家庭养育环境密切相关,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育儿观念是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肥胖症 儿童 学龄前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孕早期(11~13+6周)对胎儿结构畸形(心脏畸形)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共2114例孕早期(11~13+6周)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检查,并跟踪随访胎儿妊娠结局。结果经超声筛查2114例孕妇(单胎2075例,双胎39例,共2153例胎儿),结构诊断异常胎儿22例,其中心脏畸形7例、前腹壁异常3例、颈部水囊瘤9例、消化系统异常1例、面部畸形1例、肢体异常1例。结论孕早期(11~13+6周)对孕妇进行超声筛查可有效检出胎儿畸形,尤其是心脏畸形方面。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置,降低胎儿出生畸形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畸形
  • 简介:【摘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步升高,如今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为能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展开了大量研究。炎症微环境可导致细胞增殖、突变,继而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免疫逃避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简单阐述了白细胞介素 6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白细胞介素 6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辖区7022名0-6岁儿童进行体检调查,分析阳泉市城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明确今后我区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诊断按照卫生部下达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防治方案》为标准,采用WT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检测。结果检出贫血患儿216人,总的体检率为93.40%,患病率为3.08%。0岁组、1岁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其次为2岁组。结论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科学指导,平衡膳食,纠正小儿铁缺乏,有效预防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标签: 辖区儿童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体检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发年龄提前乳腺癌“盯上”年轻女性近20年来,乳腺癌的全球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乳腺癌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但我国患者发病年龄大大提前。调查显示,45岁为我国乳腺癌发病最高峰,较西方国家提前了10~15岁;2013年的数据表明,在深圳,女性乳腺癌高发的年龄已提前至35~45岁。

  • 标签: 女性乳腺癌 年轻化 隐患 临床 发病年龄 高发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6S管理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6S管理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实施前和二组实施后,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6S管理实施前后的仪器使用效果及效率。结果 二组实施6S管理后在ICU仪器管理效果中表现非常好,各项指标均达到97%以上,且在仪器的管理效率上用时较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使结肠癌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结肠癌的全球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常已进展至中晚期,导致预后不佳。近年来,结肠癌的靶向治疗使众多患者受益,其中TRRV通道对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备受关注,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重要研究方向。据研究表明钙离子参与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等过程,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因此调节钙离子通道对于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形成是有意义的,而TRPV6是TRP家族中目前已知的高选择性钙离子通道之一,TRPV6mRNA及蛋白在一些人类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以及结肠癌等。本文着重对TRPV6可能作为未来结肠癌预防和治疗的靶点作一综述。

  • 标签: []TRPV6 钙离子通道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将常规护理、6s管理模式应用后对比其对患者肾功能指标和安全性的影响,来探讨两种临床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80例样本均来自于2019.6——2021.6之间,均为我院收治的需行透析治疗的年轻患者,随机性的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基于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6s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入组时组间肾功能指标相较P>0.05,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指标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年轻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透析 6s管理模式 肾功能指标 安全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种的不通过随机分组,分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甲乙组,剩余的6例肺癌患者为丙组,甲组采用吸入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乙组静脉注入抓胺酮1~2mg.kg-1.h-1加连续硬膜外维持麻醉,丙组麻醉通乙组,并分麻醉前、切皮前后2h、术后1d、3d及5d为时间段进行对其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麻醉前,实施麻醉后3组患者的IL-6和TNF-α、SIL-2R无明显变化(P>0.05),切皮后2h,3组IL-6无明显变化,丙组SIL-2R无明显变化,甲乙组则明显降低(P<0.05),且仅有甲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后续统计得出,术后第1d血清中,TNF-α无明显变化,IL-6仅乙组明显升高(P<0.05),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术后第5d得出,相比于术前水平,仅丙组SIL-2R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创伤,基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对应的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也不同。

  • 标签: 肿瘤 麻醉方法 外周血清 动态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