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218例,其中妊娠急性阑尾炎5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时间妊娠3个月以内发病者8例,妊娠4—7个月发病者35例。妊娠7个月以后发病者9例,以中期妊娠发病率最高。1.2临床表现及体征以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者11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3例,伴恶

  • 标签: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中期妊娠 慢性阑尾炎 妊娠中期 右下腹疼痛 发病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平均年龄28岁。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例死亡。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一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L5∕S1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L5∕S1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3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39岁。病程6~24个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7例(A组),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加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0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随访期间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下腰痛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平均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下腰痛JOA评分等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6个月。8例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消失。结论单纯前路与一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L5∕S1结核均达到满意疗效。单纯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一前后路手术。

  • 标签: 腰骶椎结核 前路手术 前后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 简介:探讨氩氦刀综合治疗III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为46例Ⅲ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原发灶行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术后NP方案化疗2周,同时常规放疗.结果表明,近期疗效:CR35%,PR43%,有效率78%;相关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微创,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氩氦刀技术用于治疗肺癌,近期效果确切,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氩氦刀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骨密度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产检和住院的孕妇,分为2组。正常孕妇160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91岁,平均孕周27.12周。临床确诊为GDM的患者156例(GDM组),年龄27~35岁,平均年龄30.72岁,平均孕周27.64周。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孕妇右侧跟骨骨密度,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M组孕妇骨密度检测结果中声幅衰减(BUA)、超声速度(SOS)、硬度指数(S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比例分别为15.38%、5.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I与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FPG、HbA1C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DM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明显升高;且跟骨超声骨密度、SI与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FPG、HbA1C相关。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超声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不同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匹配度)对于围手术的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以及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II内固定的70位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术前及术后的红细胞比积,术中显性失血量,根据CROSS方程计算出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根据术后X线片,分别测量正侧位的髓内钉漏斗起始部,漏斗终止部以及股骨干峡部三个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每个平面正侧位片比值的均值记为K对每个平面,按R值大小分为高匹配组(R小于中位数)和低匹配度组(R大于等于中位数),两组间分别比较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将隐性失血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骨折类型,R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三个平面中,高匹配度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较低匹配度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失血均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自变量中仅髓内钉漏斗起始部和漏斗终止部平面的R值与隐性失血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漏斗部的匹配度越高,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越少。

  • 标签: 髓内钉 隐性失血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匹配度
  • 简介:目的研究在抗血管生成因子——内皮抑制素(ES)作用下,血管正常化窗口肿瘤血管渗透率变化对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正常化过程中的血液灌注。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管内流量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跨壁流量采用Starling定律,以肿瘤血管渗透率表征血管正常化肿瘤血管的变化。用差分迭代法数值计算肿瘤血液灌注组织间质压强。结果在ES作用下出现的"血管正常化窗口",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将下降,肿瘤组织间质高压降低,在肿瘤血管渗透率和正常血管一致时,肿瘤组织间质压强明显下降,压强梯度上升。此后肿瘤毛细血管渗透率上升,肿瘤组织间质压强又增高,压力梯度下降。结论ES不仅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而且随肿瘤血管渗透率的变化,在"血管正常化窗口"改善了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抗肿瘤血管生成与其他方法联合可望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抑制素 血管正常化窗口期 渗透率 血液灌注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行单侧TKA治疗的93例患者,男31例,女62例,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病程7~16年,平均9.4年,骨关节炎69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相同术式操作。结果全部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出血量(71±17)mL,术后引流量(504±106)mL,隐性失血量(698±91)mL,总失血量(1307±11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54.8%。78例术后输红细胞混悬液改善贫血(509±134)mL,输血率为83.9%。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TKA患者围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评估出血量时充分考虑到隐性失血的存在,以便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保证围手术安全,利用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 简介:本文应用REG(脑阻抗血流图)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性伴随、不伴随高血压的脑血管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伴随高血压未病侧脑血流量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各缺血性血管病的弹性指标病侧、未病侧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脑血管病后伴有高血压的脑血管功能减退更为显著。上述结果与临床表现相一致、故用REG0这一简单、重复性较好的方法检测脑血管功能、特别是病后伴随高血压的检测,对指导预防再复发是有一定意义的。

  • 标签: 高血压 脑血管病 急性期 病侧 未病侧
  • 简介: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围手术失血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失血的特点,为临床围手术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失血的重视。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配合手工检索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失血特点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临床病例对照实验(C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0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比较两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同种内固定方式的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提取相关数据输入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修订后的Jadad量表。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髓外固定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6.78,95%CI[-322.64,-110.91],P〈0.001);髓内固定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48.51,95%CI[-651.13,-245.88],P〈0.001);髓内与髓外固定显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4.08,95%CI[34.94,253.22],P=0.01);髓内与髓外固定隐性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8.41,95%CI[-190.74,-66.08],P〈0.001);髓内与髓外固定总失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8.06,95%CI[-88.68,144.81],P=0.64)。结论据本系统评价结果:无论是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其隐性失血量均多于显性失血量;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均具有巨大的隐性失血量,但二者相比,髓内固定的隐性失血量要多于髓外固定,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髓内固定的隐性失血;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总失血量基本一致,对于降低围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失血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股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出血量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oss方程计算公式计算患者的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以及隐性失血量,采用多重线性归分析评估影响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出血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出血和总出血量组比较性别、年龄、合并症、EVAN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线性回归中,性别、年龄、合并症、EVANS评分、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均为隐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股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出血量中隐性出血量较大,需要骨科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万向锁定钢板 出血量 隐性出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次研修班将特邀关节外科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和麻醉科、疼痛科、康复科、营养学等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就关节置换术围术管理与加速康复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答疑解惑。会议时间:2016年9月10-11日会议地点:成都市锦江宾馆(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80号联系人:宁宁18980601371;高艳13981825283;胡钦胜18982033056。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关节置换术 顶尖专家 关节外科 二段 人民南路
  • 简介:由《中华外科杂志》主办,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承办的国际骨坏死及髋关节疾病研讨会暨第三骨死与关节保留重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讲习班定于2005年4月5~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及国内(大陆、港台)相关专业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同时举办国内相关知名专家(20人左右)就骨坏死问题的高层座谈会。会中将筹备亚太地区骨坏死研究会(名称暂定)。

  • 标签: 骨坏死 髋关节疾病 研讨会 关节保留重建 继续教育 讲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