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现将我们自1994—02/2003-12应用美国COO公司及美国波斯顿生产的Speekbank皮圈结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传统的三腔管压迫止血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 结扎术 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三腔管 压迫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像学在急腹症病人中听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400住院急腹病人的842影像检查结果分析,比较了B超、X线及CT检查在不同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胃肠急症(如穿孔、梗阻等)首选X线检查,次选B超检查,一般不必做CT检查;肝、胆、脾、胰、肾、输尿管急症(如破裂、结石、炎症等)、妇产科急症(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及阑尾炎首选B超检查,次选CT检查,除输尿管结石可用静脉肾盂造影外,一般不必做X线检查。结论按上述优选线路原则来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且能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师掌握比较影像学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人 急腹症 人中 比较影像学 急症 CT检查
  • 简介: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Intrahepaticbiliarypapillomatosi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国外报道目前不超过50,国内报道不超过10,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确定的新的疾病本病发生于肝内胆管,也可同时发生于肝外胆道系统,如胆囊、胆囊管、左右肝总管及胆总管。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疸和反复发作的有上腹胀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酷似胆管炎,晚期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 标签: 胆管乳头状瘤病 肝内胆管 影像学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 胆汁性肝硬化 持续性黄疸
  • 简介:病例:患者女,70岁,因"黑便4天,呕吐1天"于2005年4月24日收治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黑便,柏油样成形便,每日一次,当地医院连续3次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阳性,口服"止血药"无效;近一天来间断呕吐4次,均为胃内容物,无血液和咖啡色液体,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胆石性肠梗阻 误诊为 大便隐血试验 每日一次 胃内容物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脑外伤患者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护理方式,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脑外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止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各自护理后,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外伤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性护理,包括密切的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及性状,尽早的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及处理,全方位的进行预防,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外伤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康复
  • 简介:对327右下腹痛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235女性92,年龄最大75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5天,共查出各种病变251

  • 标签: 右下腹痛 结肠镜检查 患者 病程 男性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的流行病学现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我院1973-12/2000-12间胃镜检查的80517经确诊为PU的8398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U查检率为10.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5963(71.01%),胃溃疡(gastriculcer,GU)1849(22.02%),复合性溃疡(complexulcer,CU)586(6.97%)。DU与GU之比为3.22:1。DU男4592(77.01%),女1371(22.9%),男女之比为3.35:1。GU男1405(75.98%),女44424.01%),男女之比为3.16:1。CU男480(81.91%),女106(18.09%),男女之比为4.53:1。三种类型溃疡发病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显著(P<0.01)。DU发病年龄多见于30~40岁(32.42%),平均年龄34.1岁。GU常见50岁以上(54.18%)。DU发病年龄较GU早20年。PU发病季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DU易发部位依次为球部前壁(54.62%)、大弯(21.22%)、小弯(12.61%)、后壁(9.44%)、球后(2.11%)。GU部位为胃角(45.16%)、胃窦(32.23%)、胃体(18.33%)、胃底贲门(4.23%)。在5122有并发症的PU中以出血最多1211(23.64%),幽门梗阻134(2.61%),穿孔56(1.0996),癌变23(0.45%)。上消化道出血中以青年DU最常见,老年PU与青年比较发现穿孔及癌变率增高(P<0.01)。结论昆明地区PU检出率为10.43%,PU发病男性高于女性,DU高于GU。昆明地区PU发病无季节性差异。表明高危人群中定期胃镜随访,对早期胃癌诊断及治疗很有价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胃镜 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 癌变
  • 简介:随着治疗内镜迅速发展,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可根据息肉的部位、形态、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电凝电切、热活检、微波、激光、套扎等,但对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出血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1-06/2003-07采用金属钛夹对大肠息肉经电子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出血者52(68颗)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 出血 并发症 治疗方法 金属钛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分别采用基础疗法和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HGF1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SB由248±86μmol/L下降至126±126μmol/L,对照组由254.85μmol/L下降至213±117μmol/L;治疗组生存率为60%(18/30)对照组为37%(11/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PHGF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60CHB患者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5CHB对照.结果6个月、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生化应答率和病毒学应答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联用比单用拉米夫定效果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胸腺肽 拉米夫定治疗 联合 病毒学应答率
  • 简介:卡络磺钠是外科手术后常用的止血药,效果好,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2003-04-19我科1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点滴卡络磺钠时出现皮肤花斑,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静脉点 滴卡络磺钠 皮肤花斑 病例分析
  • 简介:为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t,PU)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73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胃镜检查的80517经确诊为PU的8398,分别以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胃镜分析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结果报告 发病
  • 简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早期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变迁及其对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将725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年4月~1998年12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一组,1999年1月~2002年8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分别占72.3%和75.8%,高脂血症者分别占25.3%和25.8%,酗酒者分别占10.6%和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一组46.9%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的住院费用与第一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和CT是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和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是生长抑素)、肠道去污和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 治疗 诊断 生长抑素 微循环
  • 简介:1病例介绍.女,68岁,因右上腹痛4天,加重伴发热1天入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明显,莫菲氏征阳性,肠鸣音减弱。急诊B超示胆囊稍增大,壁厚1.2cm,壁周见低回声模糊影,内可见3.2cm×2.8cm片状稍强等回声混合光团,声影不明显。白细胞升高。诊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继发性腹膜炎。因病人不愿行胆囊切除术,而改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 标签: 治疗 胆囊造瘘 经皮 急性胆囊炎 诊断 肝胆
  • 简介:目的探讨40成人谷丙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常规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该组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的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主要血生化指标。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慢性HBV感染者中,G1S03,G1S19,G1S21,G1S33,G1S44,G2S110,G2S23,G2S44,G3S42,G4S41;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G2S:组血清ALT、ALB及CHE水平较≥G2S2组有所增加,血清AST、TBIL水平较≥G2S2组有所减少,其中仅血清AST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TBIL、ALB、CHE水平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组血清HA、LN、PCⅢ、CIV水平较〈S2组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清HA、PCⅢ、CIV水平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LN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V感染者应及时行肝穿刺活检,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
  • 简介:病人男,69岁。因反复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10余年,加重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形体消瘦,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血及尿常规榆查均正常,大便常规检杏:稀便,白细胞、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所见:镜进入肠68cm处见粪块堵寒管腔而终止进镜,所见横结肠,睥曲部及降结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广泛充血、

  • 标签: 乙状结肠黏膜 慢性结肠炎 炎性息肉 内镜诊断 反复腹痛 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