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后排尿情况及下尿路症状的变化,以及术中合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吊带及TVT-O网片吊带)对活动后漏尿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胜研究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112例,合并或不合并下尿路症状,行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前、术后排尿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①86例随访半年的患者中,术前84.9%(73/86)有下尿路症状,术后有下尿路症状者50%(43/86),较术前症状改善或消失者76.7%(56/73);47例随访达1年,下尿路症状改善者59.6%(28/47)。②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PFDI、U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改进盆底重建手术与TVT-O联合使用,均可改善下尿路症状(P〈0.05),加用TVT-O效果优于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术(P〈0.05)。结论①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改善作用;②对于术前有活动后漏尿或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加用TVT-O手术比单纯改进盆底手术能更有效的治疗排尿症状。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绝经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主诉,造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炎症等.及时地对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是很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阴道B超、针吸、诊刮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本试验取2001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共109例,每位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分段诊刮术,其中31名患者在行分段诊刮前行针吸术,74名在诊刮的同时行宫腔镜检查.结果阴道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4mm,无内膜癌和增生性疾病发生.针吸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与分段诊刮相似,均为66.7%.分段诊刮的病理和宫腔镜下诊断完全一致者占71.62%,有近30%漏诊.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1%.分段诊刮和宫腔镜结合对子宫内膜的病变检出率最高.结论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可先行阴道B超,如超声提示内膜厚度≤4mm,在没有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可免于分段诊刮,但应密切随诊.在子宫内膜厚度>4mm无高危因素下,可行针吸术代替分段诊刮.如阴道B超示有异常回声或存在高危因素,则应行分段诊刮和/或宫腔镜检查.
简介: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润婷”牌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孕周6~10周,按照自愿使用何种手术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前1小时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mg,1小时后使用“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则使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术中患者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创伤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亚甲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亚甲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亚甲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亚甲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亚甲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亚甲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亚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卵巢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26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诊治经进行研究分析,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5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17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FSH、LH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E2、窦卵泡个数显著的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aparoscopicovariandrilling,LOD)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lomifenecitrate,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已经发表的有关LOD治疗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筛选后纳入的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LOD及药物治疗后的排卵率、妊娠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9个研究共1362名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经统计,LOD与药物相比,治疗后排卵率(P=0.35,OR=0.88,95%CI0.67~1.16)、妊娠率(P=0.88,OR=0.98,95%CI0.78~1.23)均无明显差异;药物组多胎妊娠率高于LOD组(P=0.04)。结论LOD与药物治疗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简介:卵巢囊肿属于妇科临床高发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内分泌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均具有紧密联系。卵巢囊肿会出现白带异常、小腹疼痛、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恶化为恶性卵巢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构。目前临床上尚无法通过药物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治疗,多采用手术方案进行干预。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以常规腹部切开囊肿切除手术为主。这种方法不仅使患者痛苦,术后的复发率也比较高,而且也容易发生盆腔粘连。随着我国科技水平逐渐提高,超声穿刺技术应运而生,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具有创伤小、方法简单、重复治疗等优点。因此十分值得椎广应用。尽管如此。由于超声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本文主要对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卵巢囊肿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简介:目的探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行乳房再造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对44位患者再造乳房,其中3例为双侧再造,17例为乳癌切除术后Ⅰ期即刻再造,27例为Ⅱ期延迟再造。所有患者都分别参加研究,没有患者退出。术后随访患者的腹壁功能、腹部供区满意度和再造乳房满意度,以及再造乳房自发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8.6岁(28~50岁)。皮瓣的大小平均为11cm×26cm(其长10~12cm,宽15~33cm)。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3cm(7~12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30个月)。皮瓣全部失活2例,皮瓣部分失活2例。腹部切缘坏死4例。腋窝血肿1例。术后腹壁检查未发现腹壁疝和腹膨出。所有患者日常活动均恢复。腹壁瘢痕直接影响患者对腹部供区的满意度。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评分较高。95%的再造乳房有白发神经恢复,但是都未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一种可靠方法。DIEP皮瓣具有和TRAM瓣相同的优点,同时通过保留腹直肌的完整性,又避免肌皮瓣的缺点。虽然解剖DIEP皮瓣技术难度更大,但是DIEP皮瓣减轻受区损伤,同时能再造更美的乳房。
简介: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59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痊愈组(329例)和治疗失败组(30例)。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产后时间、年龄、脓腔位置、脓腔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仅脓肿位置是否位于中央区这个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8,P=0.001)。产后时间、年龄、脓腔数量、最大穿刺脓液量、感染细菌、白细胞计数情况以及初次穿刺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666;x^2=1.006,P=0.316;x^2=0.113,P=0.737;x^2=0.677,P=0.410;x^2=0.123,P=0.726;x^2=0.017,P=0.897;x^2=1.097,P=0.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位于中央区是引起穿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3.607,95%CI:1.606~8.103,P=0.002)。结论对于脓肿位于中央区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首选穿刺抽脓治疗应慎重考虑。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骨化治疗肝穹窿部肿瘤护理的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方法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就诊于我院的30例患者采用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术进行治疗,研究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人工胸水后推开右肺底,超声影像下肿瘤现象清晰,局部治疗效果显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缺血坏死性改变。结论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话术在肝穹窿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手术中密切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引起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锁骨下穿刺人路、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血栓形成有影响(P〈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及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是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时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最大限度发挥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优势。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研究妊娠糖尿病网膜下脂肪与正常对照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网膜下脂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甲基化差异数据背景,为寻找妊娠糖尿病网膜脂肪基因表达差异原因提供线索。方法收集3例通过OGTT实验确诊但未经过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同期3例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与之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采用IlluminaMethylationBeadChipchip芯片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甲基化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结果结果发现两研究组中网膜下脂肪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存在差异。妊娠糖尿病组中总共有1298个基因发生了低甲基化,1570个基因发生了高甲基化。这些基因参与了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调控,细胞核内信号转导,糖和脂代谢,炎症反应等。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样本在miRNA启动区上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3个,包括:PSORS1C1,PCDHB13和DKFZp686A1627。在同一CpG岛区域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7个,在miRNA区域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有13个。结论正常对照组与GDM组中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中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是否甲基化的差异是导致相应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弄清DNA甲基化在网膜下脂肪中对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病理学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1105例CNB诊断非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类变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全部1105例研究对象CNB诊断均为非恶性,其中477例接受了手术切除,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余628例定期乳腺超声或/和X线摄影随访,在9~65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的随访期间无乳腺癌发生。在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CNB诊断高危(59例)和良性病变组(418例)分别有7例(11.9%)和2例(0.5%)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高危病变组患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病变组的28.0倍(OR=28.0,95%CI:5.7~134.0,P=0.000)。CNB诊断为良性且行手术切除的418例中,临床初诊与CNB诊断不符的患者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比例为3.6%(2/56),高于临床初诊与CNB诊断相符者的0(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乳腺病变CNB诊断非恶性病例中,除少数高危病变及临床初诊与病理不符者需手术切除外,大多数良性病变采用定期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可能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