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介绍锚式悬索桥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我国在钢筋混凝土锚式悬索桥方面进行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并结合国内工程实际评价了该种桥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发展空间.

  • 标签: 发展 悬索桥 自锚体系 综述 钢筋混凝土材料
  • 简介:贵港市同济大桥主桥为主跨280m的锚式悬索桥,桥跨布置为(50+140+280+140+50)m,桥面宽37.5m。悬吊跨主梁为单箱多室钢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最大顶推跨径2×85m。两端锚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塔采用独柱式"荷花"造型,桥面以上塔柱不设置横梁,横向呈"H"形框架结构,景观造型新颖美观,桥塔结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6.4。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钢丝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670MPa,主缆强度安全系数2.71大于2.5,满足规范要求;吊索及索夹为销接式结构,主索鞍为全铸式结构,鞍底与底座座板间设滑动摩擦副。

  • 标签: 自锚式悬索桥 钢箱梁 顶推施工 桥塔 主缆 吊索
  • 简介:星浦海岸跨线桥(Hoshigaura-KaigandoriBridge)是JR根室主线新大乐毛至新富士间高架铁路线上修建的桥梁,是一座主梁为PC结构、拱肋为RC结构、竖直杆件为钢结构的复合PC系杆拱桥,是日本同类型桥梁中最大跨径的铁路桥(见图1)。

  • 标签: 跨线桥 海岸 日本 PC结构 RC结构 系杆拱桥
  • 简介: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典型密性和填充性的特种混凝土,其组成材料比例对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影响显著。根据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结合临江红水河特大桥工程实际要求,进行C50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原材料品种和掺量,并在工程应用中进一步优化配合比;推荐配合比使用的外加剂性能稳定,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的重现性好,力学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均有大幅度的改善与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新拌混凝土满足泵送工艺的要求,施工中无堵管或爆管现象,现场抽检的坍落度和强度测定值均合格,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良好。

  • 标签: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 工程应用
  • 简介:缩短吊杆张拉施工工期和避免混凝土梁开裂是先梁后索施工的混凝土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中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介绍湖州市飞凤桥吊杆张拉实施方案,为混凝土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 标签: 自锚式悬索桥 吊杆 张拉 施工控制
  • 简介:由于苏大桥标准梁段施工条件的难度性及其安装的高精密性,必须采取一些快速、可靠的标准梁段安装施工测量方法,为施工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正确地评价苏大桥主梁的施工状态并加快梁段安装的进度。本文主要介绍高精度全站仪TCA2003在标准梁段局部测量和全局测量中的一些应用。

  • 标签: 钢箱梁 局部测量 全局测量 全站仪
  • 简介:2017年10月22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片拱肋合龙段缓缓吊起并准确就位(见图1),沪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拱肋成功合龙.至此,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刚性梁柔性拱桥在继1月21日钢術梁成功合龙后,圆满完成最后一个关键工序.

  • 标签: 长江大桥 合龙段 航道桥 拱肋 柔性拱桥 最大跨度
  • 简介:以苏大桥近塔墩主6号承台钢围堰工程实践为基础,介绍该桥深水双壁钢围堰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

  • 标签: 钢围堰 基础设计 基础施工
  • 简介:桥墩基础冲刷预防护是近年河口与沿海地区特大型桥梁试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江苏苏大桥工程实际,介绍桥墩基础冲刷预防护的科研、设计、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 标签: 桥梁基础 桥墩 冲刷防护 质量控制
  • 简介:长江大桥钢桁梁主要采用Q370qE和Q420qE钢板,在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中发现部分Q370qE钢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硬度值>380HV10)。针对此情况,采用不同的接头形式、焊接方法、焊接材料进行多组焊接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焊接工艺及钢板化学成分对钢结构接头热影响区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板的材质与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有较大的相关性;控制焊接热输入及焊道层间预热温度,并尽量采用多层多道焊的焊接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接头热影响区硬度超标问题;钢板中的碳元素含量及合金元素配比对接头热影响区硬度有影响,应严格控制碳元素含量,优化合金元素配比。

  • 标签: 公路铁路两用桥 钢结构 堆焊 T形焊 热影响区 硬度
  • 简介: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28号桥塔墩沉井顶平面尺寸为86.9m×58.7m,钢沉井高50m。为解决钢沉井快速定位、精确着床的难题,采用"锚桩+重力锚"相结合的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定位施工。锚桩锚碇系统由锚桩、蛙式重力锚、钢丝绳、液压连续千斤顶及张拉控制系统组成,锚桩采用长53m钢管桩,锚固点位于河床面;收缆系统由大直径钢丝绳+钢绞线组成,设置在沉井顶面;主锚绳采用3.5m的钢桩下端套入110mm的钢丝绳套进行锚固,并设置限位框架防止上滑;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锚桩锚碇系统模型,得到结构受力及安全满足要求。施工时,采用2台联动APE400振动锤插打锚桩,锚碇抛锚定位后,采用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过缆、定位及着床施工。实践表明,沉井平面位置和姿态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公铁两用桥 斜拉桥 桥塔墩 钢沉井 锚桩锚碇系统 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