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近现代以来,研究明郑集团的抗清活动清朝康熙统一台湾的历史,往往存在着某些道德现实相互混淆的误区。许多学者在论述明清之际的这段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彰显郑氏集团的文武业绩,尽可能地回避他们的弱点负面因素。事实上,郑氏集团以福建及东南一隅,拥有中国辽阔地域的清王朝相抗衡,实属不易,双方力量之悬殊显而易见。郑氏集团为了补充兵员和筹措粮饷,苦苦支撑,甚至不择手段。近年来,笔者从事闽台地区民间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不经意中看到一些私家文献对于这一时期清郑对抗的历史记载,现整理如次,或可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于清郑力量的逆转康熙统一台湾的全面认识。

  • 标签: 清朝 郑氏集团 力量逆转 统一台湾
  • 简介:秦腔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民间歌舞,流行于陕、甘、青、宁、新等地。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采用文化扩散和整合的思维着重分析了秦腔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社会原因,系统探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秦腔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整合特征。结果认为,秦腔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是人口迁移艺人游走,特点是多级化。秦腔文化景观反映当地发展史,是多种地域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时的屏障作用具有正负双重影响。未来秦腔文化的发展要根植于群众并植入现代元素,以实现秦腔文化新的繁荣。

  • 标签: 秦腔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扩散 文化整合
  • 简介:哲孟雄同藏族在政治、社会、经济、族群各个层面有密切重要的联系。藏传佛教对哲孟雄的社会发展宗教信仰更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哲孟雄起源的记载皆出自藏族传统史籍中的伏藏文献。哲孟雄以伏藏典籍建构了自己的起源历史,这种以宗教神圣性的诠释观点亦是藏族最为普遍且共通的史学特征。由于这种鲜明特殊性,哲孟雄成为藏传佛教的宗教传播圈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 标签: 哲孟雄 伏藏文献 伏藏师 藏传佛教
  • 简介:金朝中后期,翰林学士院频繁且长时间地承担纂修史书的任务,翰林官员逐渐成为修史的的主承担者,至金朝末年,翰林官员兼史职已经形成了惯例。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有意排斥,金朝后期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和重性日趋下降,中枢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多地承担修史任务则是其疏远政治的具体表现。元初建立的翰林国史院,从制度、机构和职能上将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合二为一,完成了金朝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院的这一发展趋势,翰林机构转变成为一个以修史和草词为主职务的普通文翰机构。

  • 标签: 金代 翰林学士院 修史
  • 简介: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出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极富独特精神价值。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不计其数的民俗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它的保护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广大民众既是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它们的享有者,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民俗文化遗产只有植根在民众土壤里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博物馆 公众参与 整体性保护
  • 简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墙空间出现的诸如用地冲突、环境破坏、空间挤压、内外阻隔、卫生恶化和资金短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要从城市化演进的视角分析城墙空间的演变规律并基于此寻找对策。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墙空间演变划分成增长、破坏、保护和提升四个阶段,发现城墙空间功能从军事防御为核心的功能转向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功能,城墙空间形态整体上趋于简单化和破碎化,局部表现为多样化和特色化。在健康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墙空间的保护利用,要协调好国家文物城市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外地游客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城墙内外空间的关系、协调好城墙保护城墙开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城墙周边建筑城墙景观的关系,通过对城墙空间进行整体规划、有序建设、分级管理、保护为先、以人为本和创新经营,以实现城墙与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城墙空间的合理、有效和永续利用。

  • 标签: 城墙空间 功能 形态 协调 城市化
  • 简介:张巡信仰在无锡地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初,地方官员士人通过对东岳庙中相关神灵形象的转换,试图使其跻身于国家祀典神行列,但并未得偿所愿。景泰间,他们再次抓住地方大疫的有利时机,终于将其成功送入祀典。成化间,作为祀典神的张巡别立新庙,从此在无锡地方社会中就有了两座张巡庙,它们虽然均供奉张巡,但却有着不同的信仰基础,神灵形象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地方士绅力图将两者加以区分。地方社会的发展过程相联系,两座庙宇也遭遇了不同的命运。

  • 标签: 明代 无锡 张巡信仰
  • 简介:青海湖祭海会盟制度在清代正式形成并完善,清代的祭海会盟具有宗教政治的双重效能,是追求神权统一政权一统思想的产物。相比较来说,民国时期的祭海会盟制度晕得以保留,但其维护神权统一的作用已消失,其政治功能也分裂为两种,即青马集团把它作为地方割据的工具,中央利用它来增强青海少数族群的国家认同感。而祭海会盟制度在民国得以承袭的根本原因,仍是中央及青海当局,在青海蒙藏地区政治统治力量的薄弱。

  • 标签: 祭海会盟 功能 清代 民国
  • 简介: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博物馆受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如合作展览,完善展品信息等。不过,社交媒体能在多大程度上辅助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既有其潜力空间,也有局限性。而新一轮的“社交集展”式网站给信息的深度讨论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有望成为更理想的网络学习机遇。

  • 标签: 社交媒体 展人(Citizen curgtor S(SOCial curat ion)博物馆
  • 简介:专业人才是文化馆开展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命,这已经为多年来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所证明。一个文化馆,专业人才越多,创作辅导,策划组织的能力就越强,它对活跃和繁荣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文化馆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地,也是培养群文活动人才的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的拓展,社会对文化馆的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文化馆储备了文化专业人才,就能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推进基层农村文化建设。

  • 标签: 文化馆 人才 职能 拓展 转嫁
  • 简介:在经历了一个历代相承的累积过程之后,至明末清初,麻溪姚氏已成为桐城一地具有典型意义的家族,呈现出繁荣的文化面貌。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兴盛家风、家学、教育等内在家族因素密不可分。诗歌作为姚氏最为主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在明末清初的龙眠诗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桐城诗歌发展关系密切。姚氏家族文化及其诗学贡献的梳理,对于解读明清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明末清初 麻溪姚氏 文化 诗歌
  • 简介:崖墓是重庆地区汉代重要墓葬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璧山县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和装饰性痕迹观察,确认该墓穴在进行开凿和装饰性加工时,使用了一种刃宽11毫米的平口直刃铁凿。墓穴内除局部区域保存有墓穴开凿痕外,其它大部分区域使用铁凿进行了装饰性加工。工匠在对墓穴进行内部装饰性加工时,先对墓顶和壁面进行了分区、分层、分块的规划,然后在规划出的各个装饰区块里,以铁凿凿制出线条,用线条组合出各种装饰内容。铁凿凿制出的装饰性线条,反映古代工匠凿制工作中速度匀称、力度稳定,具有技术熟练、工作模式较为固定等特征。

  • 标签: 重庆 崖墓 营造技术 加工工艺 痕迹
  •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障碍。流入地政府要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和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及强化民族文化宣传等途径,着力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困境,促进我国各民族的交融以及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

  • 标签: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障碍 对策
  • 简介:一、达扎摄政及内外形势1940年底,当时的摄政热振活佛在一系列的内外交困中寻找新的出路,出乎预料的是,他选择了年迈的老师达扎继任摄政。1941年初,热振宣布暂时辞去摄政职务,在此期间由达扎·阿旺松绕活佛继任摄政。同年2月底,即藏历铁虎蛇年1月1日,年迈的达扎就任西藏摄政。在他向国民政府呈报就职时写到: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远密)迩者西藏摄政热振呼图克图已辞职,其接替之人,业经达赖喇嘛明令暨西藏大会会议决定,一致推举微末为西藏摄政,再敦请,无法推卸。特诹吉于藏历一月一日宣布就职,特电奉闻,并烦转呈蒋委员长俯赐为荷。因此,达扎登上了历史舞台,止于1950年11月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

  • 标签: 摄政 中央政府 十四世达赖喇嘛 藏地 1940年 蒙藏委员会
  • 简介:国图所藏《仙源类谱》《宗藩庆系录》皆为赵宋王朝的皇室宗谱,传世孤本,至为贵宝,惜乎皆为残帙。本文在探研两书内容、特点以及宋代皇族谱牒修纂制度的基础上,考索出其编修者及成书时间,并指正目前两书在著录及装函上的不当之处。进而提出馆藏《仙源类谱》或析分为两种书,《宗藩庆系录》析分为三种书,才更接近历史的本真面貌。

  • 标签: 皇族谱牒 仙源类谱 宗藩庆系录 国家图书馆
  • 简介:辛亥革命渐入高潮的1910至1911年,江、皖两省同时遭遇严重水灾。中外社会人士针对这场水灾而合作发起的华洋义赈会,在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袁世凯政府三方政权急剧转换的动荡时局中,始终专注于开展赈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个政权的赈灾投入都严重不足的状况,对此次水灾没有引发大规模社会风潮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探讨这段历史,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灾荒辛亥革命的关系。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华洋义赈会的发展脉络,既要同时顾及本土化和国际化两个维度,更要重视当时中国社会变迁进程所造就的特殊发展契机。

  • 标签: 灾荒 辛亥革命 华洋义赈会
  • 简介:关于翁方纲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已有学者撰写长篇专文论述:潘美月《谈宋刻施顾东坡诗注》(《故宫文物月刊))1985年2卷10期)、拓晓堂《翁方纲藏: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嘉德通讯))2004年第4期);另有数篇文章提及:刘尚荣《宋刊〈施顾注苏诗〉考》(《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页87—102)、唱春莲《施顾注苏诗(善本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9月23日第7版)、

  • 标签: 宋刻本 翁方纲 苏诗 东坡 《人民日报》 巴蜀书社
  • 简介:西藏江孜白居寺吉祥多门塔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的佛塔之一,内部的壁画代表了西藏壁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为配合自居寺建筑维修,并对吉祥多门塔内壁画病害进行治理,对壁画制作材料进行了取样分析,以了解吉祥多门塔壁画的绘制工艺。通过分析结果获知,吉祥多门塔内壁画红色颜料为朱砂、绿色为石绿、蓝色为石青、黄色为铁黄、白色为白垩、黑色为碳黑。吉祥多门塔壁画制作方法较为特殊,壁画样品仅有颜料层和地仗层,壁画直接在地仗表面绘制。

  • 标签: 白居寺 吉祥多门塔 壁画 制作材料 绘画工艺
  • 简介: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文化传承、艺术熏陶、思想教育和教育辅助等重要功能。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代,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 标签: 文化育人 高校博物馆 思想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