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比较普通疝修补与人工合成材料(补片)修补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2月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50例病人临床资料,67例行补片修补,383例行普通疝修补,对照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疼痛程度,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疝修补手术时间(25±5)min.。术后住院天数(7±1)天,刀口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需卧床一周26例因丝线排斥反应或者脂肪液化而引起感染。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间(20±5)min,刀口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小时即能下床,一例因排斥反应重新行普通疝修补。随访6个月-63个月,普通疝修补有16例复发。补片疝修补无一例复发,两例排斥反应,6例出现局限性异物感(其中普利令补片四例,pulg补片1例)。结论普通疝修补张力大局部疼痛持续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补片疝修补,术后疼痛轻,持续时间短,刀口无紧缩感,术后复发率低,但排斥反应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休克患者应用延迟复苏补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54例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依照补液公式为所有患者进行复苏补液治疗,第一个24h复苏补液量为体重×烧伤面积×1.5ml+2000ml5%葡萄糖,晶胶体比例为11或者21,确保成年患者每小时尿量保持为80ml,小儿尿量为1ml/(kg·h)。第二个24h复苏补液量减半,采用电解质液、水、胶体、碳酸氢钠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复苏补液治疗效果以及延迟复苏治疗烧伤后不同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1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4.44%,3例患者复苏失败,失败率为5.56%。痛通过对复苏补液治疗时间分析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后≤6h患者复苏时间<24h比率高于继烧伤时间>6h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液量>3000ml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时间越短越能够使患者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和研究减轻和避免静脉补钾引起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90例需静脉补钾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B、C三组先实行常规穿刺法,进行不同浓度、滴速、时间和剂量补钾的疼痛测定,然后进行A组常规穿刺法、B组抬高针尾法和C组翻转针柄法穿刺固定补钾测定结果的疼痛情况,并进行A、B两组补钾疼痛病人实行再次翻转针柄固定的方法,并测定其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含钾浓度、滴速明显影响静脉补钾疼痛程度;持续补钾时间和持续补钾的每日剂量对静脉补钾的疼痛影响不大。而三种穿刺固定方法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0%、83.3%和16.6%,具有显著差别;发生疼痛后的患者实行再次翻转针柄后缓解率达95%且缓解时间为1—2分钟。结论钾离子是致痛因子,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的钾离子数目和疼痛的发生呈正比。钾离子和血管组织的距离及药物流向与疼痛发生有明显关系,翻转针柄法是减轻和避免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2008年,我曾先后系统的观察了一些中风患者,也初步做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2009年以后,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又继续观察了一些邪中经络的患者。在前段工作基础上,我又获得了一些新的体会。为此特将其辩证施治大意简报如下一、临床简况几年来我们接治的病人共12名。从年龄来看,其中在三十岁以下者只有两名,而且这两名仅局部乏味口眼歪斜症,他们的特点都是体质较壮而治愈迅速。其次,十名的年龄最低者为三十三岁,最高者为五十八岁。他们的特点都是患了半身不遂症。这些病人的治愈期,其中7-18天痊愈者5名;经治24-90天痊愈者7名。二、辨证论治由于邪中脏腑经络的不同以及虚实的各异则其病人病机可分为以下三大因素1、刘河间主火他说“心阳暴亢,真阴亏损,烽火燎源,发为卒中.”2、李东垣主虚他说“风中无不由虚,故脏腑血脉偏重,皆可为病.”3、朱丹溪主痰他说“脾湿生痰,痰火上壅,诱发中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