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简介:电影史上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让·吕克·戈达尔的、英格玛·伯格曼的、后来法国人雷奥斯·卡拉克斯的,无论怎样不同或各有特点,它们都叙述了同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早已存在却互不相识的人或事物如何宿命般地发现彼此认识,从而有意或无意地、自愿或被迫地互相建构、互相完成.这样的故事总是带来相似的结局:无论如何是悲剧但绝不悲情;制造或揭示伤痕但不失真诚;真相让人失望但也让人领悟;表面上互相怨恨但终因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而互相感激.在陈顺馨、戴锦华选编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中,民族主义遇见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性主义介入民族主义,按照戴先生在导言中所言,两个"在其各自独立的表述系统中形同水火"、"并置起来似乎十分逻辑也不无荒诞"的事物最终相遇,故事依然按照既往的"相遇"文本叙事逻辑发展但无疑更加精彩.
简介:当前,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迅速改写着地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对妇女而言,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超越国家边界的妇女问题迅速攀升,如贫困的女性化,女性移民人口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里的连接,比如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跨国NGO妇女组织和因特网.为界定这些全球化的新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发展,自上世纪后期,"全球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的概念先后出现.本文将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历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实践为开端,进而转入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分析,然后通过对跨国女性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介绍,进一步考察跨国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