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每提及苏区题材文学,很容易被人戴上固有的帽子,冠之以革命历史文学或革命战争文学,就有了某种标签或者说定义,红色和革命是当然,但战争就不尽然了。其实三十年代在中国南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活动在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的群山峻岭中,在那生活了七年,可以说这七年间,并不是时常在打仗,绝大部分的生活是日常状态,他们出身于农民,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既受着新鲜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又依然在客家文化的笼罩之中。我想说的是,英雄主义也并不是他们身上的惟一的品质或者说属于常态的东西,而更多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生活化的东西,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那些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所影响下的个人品质:互助,勤劳,勇敢,诚信,忠实……所以,真实的反映苏区历史,反映那段历史,全面客观是前提和必须。
简介:文人篆刻是书意、刀法、石趣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赵之谦曾批评当时篆刻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弊端曰:“古人有笔又有墨,今人仅见刀与石。”这里说的“笔墨”,指的是书法意味。若忽视了书法,只是一味的以刀剜石、玩弄刻技而已,必无艺术情趣内涵可言。但反过来说,如篆刻只是将书法被动地再现在石材上,而未发挥刻刀技能与石材质地的特点,也不能产生优秀的篆刻艺术品。所以说,三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现就我的一些作品,谈谈我在创作时的部分构想与处理方法。平中求活印例:贺新海印、启功韵语、邹伟伦印平满布局的印章容易拘谨、死板,所以尤应注意在横平竖直、笔画匀称、方形方整的格局中,适度地造成笔意变化、运动节律变化和疏密变化。前二者是造成线条平实而又生动的重要手段,如将线条起笔与收笔处或圆头,或方头,或呈斜切面状,或使线条稍有一头粗一头细等,似可获得书法的笔触形态。再者,使线条具有微妙的运动节律,即微作凸势或凹势,或稍作波动,平行重叠的线条间略作长短、高低不一,使之更具有书法中笔势运动的贯气意味。疏密变化则是避免字形呆板的重要手段。如“贺新海印”中“水”旁的下部三直画间,左二画靠近,并以残破法相并,右二画间空疏。“印”的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