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拉米韦氯化注射液治疗儿童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儿童流感的152名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治疗组用帕拉米韦氯化注射治疗,对照组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体温下降至正常(22.8±8.6)h,症状缓解率和症状缓解时间(32.9±4.8)h都比对照组要好。结论帕拉米韦氯化注射液和奥司他韦颗粒在治疗儿童流感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帕拉米韦治疗需要正常的体温和症状的缓解。时间短,治疗性高,应该加大力度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54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名。参照组予以心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小板活化功能各项指标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MPA、CD62P、CD63指标均较参照组有明显降低,血小板活化功能得以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心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失语应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并着重探究其对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实施数据库调取后,将2021年0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4例符合录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为样本,按照随机分配形式,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n=32)、观察组(应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n=32),观察治疗效果,对比失语评分及治疗疗效在组间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两周后,利用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AB)来评估各方案下失语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可见差异性(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较对照组治疗疗效高,可见差异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梗死 失语 语言功能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渗氯化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观察组应用高渗氯化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R、MAP、A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上升速度、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应用高渗氯化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能迅速增加器官血流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血容量,纠正休克,且不会对电解质水平产生明显影响,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抢救
  • 简介:目的研究高渗氯化右旋糖酐70注射液(Hypertonicsalinedextran70injection,HSD)是否具有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和过敏性作用。方法对中试产品进行了血管刺激性实验、全身过敏实验和溶血实验。结果HSD对血管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不引起豚鼠的过敏反应;不引起溶血和红细胞凝集作用。结论制剂的安全性得到确证。

  • 标签: HSD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 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6月 -2020年 6月我院 72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PCI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TIMI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等指标 。结果 实验组TIMI III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术后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事件少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配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患者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康复,患者病情改善理想,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取以上时段内本院收治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随机信封法作为分组依据,将2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样本130例,心血管介入为对照组治疗措施;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联合治疗为干预组治疗措施,分析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结果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较低(P<0.05)。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较高(P<0.05);猝死、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出血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联合治疗,既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又可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心血管介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10月-2020年7月区间,纳入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43例归入对比组(心血管介入治疗)、43例归入研究组(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 TIMI心肌灌注分级为3级占比76.74%明显较对比组53.49%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同工酶较对比组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均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取盐酸替罗非班氯化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方案,可更好改善心肌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水平,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介入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氯化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盐复合液.HSH)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复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0条犬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①7.5%Nacl组,⑦林格氏液组,③羟乙基淀粉组④HSH组分4ml/kg、8ml/kg、12ml/kg三个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和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在休克1小时后输入①6ml/kg7.5%Nacl(HS),②3倍失血量林格氏液(RL)③1倍失血量羟乙基淀粉(HES),④4mlkgHSH(HSH4),⑤8ml/kgHSH(HSH8)⑥12ml/kgHSH(HSH12)、观察复苏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检测复苏后30min,1h,2h,4h的血钠(Na+)和血浆渗透压(OSM)的值。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复苏前各组MAP、ICP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MAP(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SH组反应速度最快,除Hs组2小时后显著下降外(P〈001)其它各组均能维持4小时。3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RL组与HES组的ICP显著上升(P〈0.01),分别在1小时和4小时达到高峰,HS组和HSH组显著降低ICP(P〈0.01),均在1h内下降至最低值.HSH8组,HSH12组和Hs组降低ICP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HSH4组明显(P〈O.05)除HSH4组在2小时后回升至复苏前水平.其它各组在4小时后仍接近基础值水平。4复苏后Hs组和HSH组的血Na+和血浆OSM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最高为Hs,最低为HSH4。5HSH组脑组织氧自由基含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复苏后4h,HSH组的脑组织损伤较其他缉轻。结论: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犬模型,HSH能有效纠正休克和降低颅内压,减少氧自由基生成�

  • 标签: 脑水肿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 羟乙基淀粉 急性颅内高压
  • 简介:摘要氨甲环酸氯化注射、注射用头孢匹胺、配伍禁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方法此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基础治疗,观察组用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液+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ADL、GQOLI-74评分变化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优,P<0.05。结论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基础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液+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丁苯酞氯化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膦甲酸钠氯化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部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采取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取膦甲酸钠氯化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结痂时间以及疼痛消退时间等疱疹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有效性(96.67%)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存在差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选用膦甲酸钠氯化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膦甲酸钠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使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23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 例老年CA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为单药组患者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者使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肺部病灶的吸收率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单药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咳嗽消失的时间、发热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及呼吸困难消失的时间均较短,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 计数、血清hs-CRP 的水平及肺部病灶的吸收率相比,P >0.05;治疗后,与单药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的WBC 计数较少,其血清hs-CRP的水平较低,其肺部病灶的吸收率较高,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 >0.05。结论:为老年CAP 患者使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减轻其肺部的炎症反应,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连花清瘟颗粒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 注射液 老年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ACI)风痰阻络证实施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90例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化痰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对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症患者实施化痰通络汤联合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化痰通络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ACI) 风痰阻络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高渗氯化右旋糖酐(HSD)复苏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静脉血清S100蛋白浓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制作心脏骤停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4℃生理盐水复苏组(4℃NS组)、、高渗氯化右旋糖酐溶液复苏组(HSD组)、4℃高渗氯化右旋糖酐复苏组(4℃HSD组),每组6只,进行心肺复苏(CPR)即刻分别给予不同复苏液体,复苏成功后并以ELISA法测定各组ROSC后24h静脉血清S100蛋白水平及3h、12h、24hNDS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血清S100蛋白浓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4℃HSD组血清S100蛋白浓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HSD组较NS组、4℃NS组、HSD组各时间点NDS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动物模型中,与NS复苏相比,复苏即刻给予4℃HSD可以明显降低血清S100浓度,并显著提高复苏后大鼠的NDS评分。从而提示复苏即刻给予4℃HSD对复苏后大鼠有脑保护作用。

  • 标签: 4℃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脑复苏 S100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