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律援助是司法中为保障公民平等行使权利而对有困难者给以减、免有关费用等特殊帮助的制度。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国时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问出现了律师制度中最具有法律援助性质的贫民法律扶助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律师有组织地无偿为贫民提供法律服务。1934年,南京政府司法部批准了中华民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公会附设贫民法律扶助会暂行规则》,作为实施贫民法律扶助的基本规范。1941年,司法部又公布了《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将扶助对象由“贫民”改为“平民”,规定了律师公会承担平民法律扶助的事项。与此相配套,1941年颁布的《律师法》也增加了法律扶助的内容。1946年10月,北平律师公会依据《律师法》的规定制定“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同时呈报北平地方法院和北平市社会局,后经几番修改,形成“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并呈请北平地方法院转呈司法行政部,于民国三十六(1947)年十月三日京(36)指(参)字第二四四八七号指令准予备案。本组史料即反映了“北平律师公会实施平民法律扶助办法”、“北平律师公会平民法律扶助实施办法细则”的制定经过。此外,北京市档案馆还保存有1947年初北平律师公会会员进行平民法律扶助的备案材料。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号:J2—2—162、J65—3—518。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来自贵州山乡,始终爱国、正直、勤勉的知名作家、名教授——谢六逸先生,为之付出过不少心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谢六逸,原名谢光棠,字六追,笔名宏徒、鲁愚等等。1898年8月12日,出生在贵阳市一个书香仕宦人家。良好的家庭还胄使得少年谢六遍能写一手好诗文,并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推许。毕业贵阳模范中学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人早稻田大学研习文科。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关心和参加国内的新文学运动。早在1920年,他任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文学上的表象主义是什么》,向国人介绍和引进外间的新思潮.学成归国后,他历任复旦、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