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分别给予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行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与床上大小便训练、口腔准备,术后观察密切病情与生命体征、口腔与气管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术后4~15个月行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4~15个月临床影像学随访,提示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其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与生命体征,做好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在2021年02月~2022年04月研究时间段内,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3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统计不同组间人员:(1)Harris评分;(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干预,实验组研究数据状态优化趋势明显(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治疗当中,常见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在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改善意义。由此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更佳,可及时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优化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年5月为本研究病例具体时间范围,研究病例选取于本院行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病例数量110例,遵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5)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n=55)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究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后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方法住院分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同期抽取住院分娩的无脐带绕颈的孕妇5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绕颈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必要时行剖宫产。脐带绕颈2~3周者,建议孕妇剖宫产分娩。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头位脐带绕颈对分娩结局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方法对108例脐带绕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绕颈周数、脐血流S/D值异常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增多,脐血流S/D值异常剖宫产率增高。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脐带绕颈不是绝对剖宫产指征,但脐带绕颈可给围生儿带来不良影响,应加强产前诊断及产时监护,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应及时处理,必要时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自然分娩,脐带绕颈2~3周以上者,建议孕妇剖宫产分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脐带绕颈与非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阴道试产时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中转剖腹产率的差异。结果有脐带绕颈的孕妇选择剖宫产者占48.8%,选用阴道分娩试产者中转剖宫产占10.1%,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3.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6%;无脐带绕颈的孕妇选择剖宫产占46.1%,选用阴道分娩试产者中转剖宫产占9.2%,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2.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增高原因与观念变化、医疗纠纷增多有关。对脐带绕颈1周,而无其他妊娠高危因素者,建议选择阴道分娩。脐带绕颈2周或2周以上者,建议剖宫产结束分娩。要正确把握阴道试产时的助产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减少颈外静穿刺失败,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将1ml注射器接于静脉留置针Y型的另一个接口,当进针有突破感后,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后再降低角度进针,通过充分确认针尖已在血管内,再接补液。结果颈外静脉穿刺失败率明显减少,输液3d~7d,未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通过注射器抽吸充分确认针尖已在血管内是颈外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