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肾功能早期损伤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收治84例T2DM患者进行血清Cys-C、肌酐(SCrea)和尿素(SUrea)的结果。结果早期DN组血清Cys-C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1或P<0.05),SCrea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5),SUrea高于(P>0.05),高于单纯DM组(P<0.05),早期DN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DM组(P<0.01)。结论Cys-C是T2DM肾功能早期损伤辅助诊断中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其检测水平有助于T2DM肾功能损伤早期辅助诊断,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
简介:(新邵县人民医院药剂科422900)摘要目的比较2种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A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B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价值。结果(1)A组显效1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86.7%;B组显效15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A组患者成本为4698元,效果为86.7%,成本-效果(C/E)为54.19;B组患者成本为6235元,效果为88.3%,成本-效果(C/E)为70.61。两组患者成本-效果(C/E)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异甘草酸镁,但后者成本-效果比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更佳的经济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达标时间、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能够迅速达标,且遵医依从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又分为双C组和单C组。双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72小时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治疗及护理,单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皮下输注胰岛素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结果试验组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双C组达标时间与单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稳定达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综合护理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是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96例患者,按照分层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lc以及MBI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lc以及MBI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明显,和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可在临床中广泛性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采用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照组(60例),与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BG(4.8±0.5)mmol/L、2h后PBG(7.8±1.9)mmol/L、HbAlc(5.8±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FBG(8.2±0.8)mmol/L、2h后PBG(12.9±2.3)mmol/L、HbAlc(8.8±1.2)%,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75%(P<0.05)。结论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有效的提高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率,达到患者的血糖调节的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78例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状况。结果从HOMA-IR、2hCP、CP、HbA1c、2hPG、FBG等指数上对比两组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疾病时可考虑采用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此方式可快速将其血糖指数控制在标准范围中,降低胰岛素抵抗状态,可有效将胰岛β细胞状况改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FPG、2hPG及HbA1c水平。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的FPG、2h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或者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有效控制血糖,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将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析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60例髋部骨折合并既往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归于此文研究数据,将单月收治的30例患者归于干预组,将双月收治的30例患者归于对照组,每天QID快速末梢血相关血糖监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饮食护理用于干预组,对比2组结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高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及研究意义。结论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方法呈现较优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十二年间新诊断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构成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3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所有首次确诊糖尿病并住院就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微血管并发症等基本信息。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共17,315人,人数逐年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女患者平均年龄大于男性且逐渐增大,男患者平均年龄逐渐下降;糖尿病并发症比例有所下降,伴有并发症患者检出年龄比不伴有并发症者早1.7年,女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25.7%>19.2%,χ2=100.226,P<0.001),而在伴有并发症的人群中,两者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女,55.4%;男,54.0%,χ2=0.751,P=0.404),除糖尿病足外其余并发症比例均在30%以上,其中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波动较大(2.6%~39.7%);尿蛋白含量呈升高趋势。结论十二年数据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构成流行有较大变化。男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患者年龄明显上升且更易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比例有所下降,但各种并发症构成变化波动较大,尿蛋白含量的升高趋势表明血管损伤以及潜在肾脏功能受损不容忽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注射部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强化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近三年时间内到本院参与诊断治疗的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对比组采用皮下组织随机部位注射的方式进行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固定方位注射的方式在皮下组织进行有方位性的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注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有序的采样对比,分析两种注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一些优劣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注射治疗及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注射血糖控制时间普遍长于对比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比组,其数据具备普遍性及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其注射部位的规律性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日常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控制,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血糖控制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进行8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肝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存在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受检人员,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200例受检人员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和观察组(2型糖尿病受检人员),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其两组足背动脉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和足背动脉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管腔内径(2.02±0.32)mm、内膜中层厚度(1.31±0.21)mm、斑块数量(3.65±1.02)个,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受检人员足背动脉检查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本地区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s)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探索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基因型分布差异和等位基因差异。结果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发生与CYP2d6*10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瑞列耐对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2型糖尿病病患的诊疗资料,依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格瑞列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lc水平,并比较两组病患的有效率。结果通过相应治疗,两组病患的HbAlc、2hPG和FPG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针对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格瑞列奈辅助治疗,可显著控制部分病患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为基层医院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