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旨在探讨高龄产妇围产期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高龄产妇群体日益增多,其围产期护理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分析了高龄产妇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方面的独特特点,随后指出了当前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护理资源分配不均、个性化护理方案缺乏及健康教育与指导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护理资源投入与整合、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及强化健康教育与指导等优化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龄产妇围产期护理的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母婴健康。本研究对于完善高龄产妇围产期护理体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广州市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医一分所门诊确诊的涂阳、培阳肺结核患者300例,将与患者共同居住≥6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患者密切接触者,共选取648例患者密切接触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统计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收集密切接触者一般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筛查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48例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有386例参加筛查检查,筛检率为59.57%;单因素分析,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患者关系、患者痰检结果、家庭收入、结核病态度和是否知晓免费政策、是否接受过相关健康宣教、是否有相关症状等方面筛查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患者PPD结果、结核病态度、是否知晓免费政策、是否接受过相关健康宣教和是否有相关症状均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的独立性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不高,与其年龄、文化水平、居住地、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加强对肺结核的宣传教育,鼓励密切接触者进行早期筛查,积极进行肺结核防控。
简介:重症颅脑损伤是指一种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颅脑的急危重症,一般都是由于暴力直接或者是间接作用导致的,并且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都会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绝大多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都会由于头部损伤而昏迷不醒,且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大概只3分-8分,而且可能还会出现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严重症状。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法,我们将受伤之后昏迷了6小时以上或者再次昏迷的伤者判定为重型颅脑损伤。这些重症的外伤患者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得不到高效的护理,那么患者康复的速度以及效果都不会好。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将讲述重症颅脑损伤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简介:造口是一种由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引起的病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所形成的开口,在造口的后期护理和恢复情况不理想时,其通常会出现造口的构造、高度、身体融洽不当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身心。而基于此种情况,“造口人”这一名词也应运而出,造口人的排泄、社交、饮食等日常生活行为相较于正常人而言十分的不便,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故此,本文将针对造口护理当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以期能够为造口人的身心健康而做出一定帮助。
简介: 目的在对耳鼻喉科病人进行用药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为更好地对住院病人进行用药知识教育提供了参考。方法根据临床所遇问题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对用药知识内容是否满意、宣教时机是否合适、宣教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对药品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对耳鼻喉科300名患者实行不记名填写方式进行调查。发放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0份,正确率100%。结果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医护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却明显滞后,临床工作中还是以医疗行为为主导,存在宣教时机不当、方式呆板、效果不佳、内容不能因人而异、病人对宣教人员信任度偏低等问题。结论用药知识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病人康复中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应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多样的方式、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增加交流,从而提高宣教效果。
简介:摘要:显微根管治疗四手操作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一、操作前和以下五个方面相关: 1 四手操作知识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培训和考核; 2 诊前健康教育; 3用物准备; 4 医护患体位; 5护患沟通、心理护理。二、操作中我们需要高度关注: 1 熟悉诊疗过程; 2 上橡皮障; 3 器械传递、交换方法; 4 显微根管治疗四手操作器械传递关键点问题; 5 吸引器的使用。三、操作后需要做: 1 用物整理; 2 预约复诊时间、健康教育; 3 随访。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诊疗过程、细化护理配合中每一个环节,持续改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常见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的儿童共计11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儿童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所有儿童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5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55例,采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针对性护理方案),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两组儿童的具体情况,并统计护理期间产生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预防接种疫苗中出现的问题、护理效果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得知,发热、头痛、腹泻、呕吐、注射部位红肿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常见的问题,根据问题分析后实施相应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5.45%(3/55)、3.64(2/55)、9.09%(5/55)、7.27%(4/55)、5.45%(3/55),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9.09%(5/55)、10.91%(6/55)、14.55%(8/55)、16.36%(9/55)、14.55%(8/55);两组相比,后者的问题发生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91%(50/55)、61.82%(34/55)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两组相比后者有明显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会出现较多问题,因此,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此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