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分析3种应急治疗方法对急性牙髓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首诊就诊于泉州市石狮市医院口腔科的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189例(患牙189颗,均为前磨牙或磨牙),分别采取开髓失活法(A组)、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B组)及牙髓摘除术(C组)进行应急治疗.5~7d后复诊,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并进行根管治疗.结果3种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A组为71.4%(40/56);B组为89.2%(58/65);C组为92.6%(63/68).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与C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治疗后A组有3例发生急性根尖周炎,B组和C组各有1例.结论开髓后去冠髓失活法与牙髓摘除术的止痛效果较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报道一例上颔左侧双生/融合中切牙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报告:男,11岁.以前牙不美观为主诉来我科就诊:临床和放射检查示上颌左侧中切牙为双生/融合牙.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深覆(牙合).下面高不足,以及上切牙唇倾。该病例多学科治疗方法包括正畸治疗.上颌左侧中切牙根管治疗.随之进行的牙周手术分离上颌左侧中切牙的近中根,以及牙冠的树脂修复。结论:牙齿形态异常在牙科门诊可能不常见.但口腔医师需认识到这类问题的本质和特定的治疗需求。这类病例的治疗可能会很复杂.并且可能包括不同的治疗手段.如牙体牙髓、外科和牙周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阻塞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根管阻塞患者89例(89颗患牙),共134个根管因钙化、器械折断、塑化治疗、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根管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有71颗患牙(107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9.8%;根管再通率为79.9%。其中钙化根管的再通率为85.3%.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6.5%,塑化根管的再通率为73.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为10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根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均于拔牙后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SNA、SNB、A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L1-MP、UI-LI、U1-NA、L1-NB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颏厚(Pos-Po)、鼻唇角(Cm—Sn—Ls)、面凸角(N'-Sn-Pg’)、上唇厚(UL-UI)、下唇厚(LL-LI)、上下唇角(A’UL-B’-LL)治疗后显著增大,鼻、唇、颏的协调关系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正后,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患者改善口臭及降低挥发性硫化物(VSCs)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鼻闻法评定口臭程度,筛选出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便携式气相色谱口臭测量仪(OralChroma^TM)测定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口气中VSCs中3种主要成分气体硫化氢(H2S)、甲基硫醇(CH3SH)和乙基硫化物[(CH3)2S]的水平。40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牙周状况得到改善,口气中VSCs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H2S、CH,SH的含量降幅大于80%,(CH3)2S降幅大于50%。CH3SH/H2S比值在牙周治疗前后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2S在3种气体中的含量最高。结论牙周炎是口臭和口气中VSCs水平主要来源。牙周治疗是减轻牙周炎患者口臭程度和降低口气中VSCs水平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通过对广西壮族青年行问卷调查确定牙外观满意度、测量牙科美学指数(DAI)确定正畸治疗需要量,从而为口腔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7名壮族青年行牙外观满意度问卷调查,制取石膏模型并测量DAI。结果:广西壮族青年具有较高的牙外观满意度(男性80.8%,女性70.6%),较大的正畸治疗需要量(男性76.9%,女性84.3%)。错骀畸形的主观评价均不高于50%。壮族女青年(96.1%)较男青年(73.1%)更介意牙齿被染色。部分壮族青年更愿意通过牙齿美白提高牙外观(男性50.0%,女性74.5%)。结论:广西地区部分壮族青年未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牙外观、对改善牙外观的治疗方式了解不足、正畸治疗需要量较大,应增大对该群体的口腔卫生资源调配及错胎畸形的防治力度。
简介:目的比较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冠折率。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因牙齿根面龋和楔状缺损引起前牙慢性牙髓病变、根尖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1例采用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51例采用前牙唇侧入路碧兰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其术后的冠折率和愈合率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20%,传统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6.2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的根管治疗冠折率为9.80%,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冠折率1.96%,两组冠折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无差异,但术后冠折率低,且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满意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比较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与手用K锉在老年人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老年患者127例,138颗患牙。其中手用ProTaper组65例,72颗患牙为实验组;手用K锉组62例,66颗患牙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及根尖孔敞开等根管内并发症的发生,根管的锥度及流畅度极佳。对照组有5个根管发生根尖阻塞,3个根管在根尖1/3处有台阶形成;有5个中度弯曲的根管和4个重度弯曲的根管有轻度至中度的根尖孔偏移。结论:2种器械根管预备有显著差异,ProTaper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维持厚根管形态和高充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