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获取长度约3 cm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颈外静脉36段和颈内动脉6段。静脉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血管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0、1、2、3、4、5 min。上述所有血管片段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病理学检测。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为交联组(12例)和未交联组(12例)。模型饲养4周后获取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行病理学检测,评估其血管内膜增生情况。结果交联后静脉外膜胶原纤维的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延长交联时间逐渐增加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的硬度,且在高应变区(应变率1.4~1.8),交联3 min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力学曲线与颈动脉相似。4周后,所有模型兔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均通畅。与未交联组比较,交联3 min组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显著降低[(78.83 ± 9.02)μm对(140.19 ± 19.90)μm,(43.75 ± 5.05)μm对(58.35 ± 8.61)μm,P<0.01]。结论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增强了兔颈静脉的机械强度,抑制了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
简介:摘要血管球瘤是一种来源于正常血管球细胞的间质性肿瘤,常发生于四肢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口腔颌面部受累者较少见,而发生于上颌骨的血管球瘤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上颌骨、具有典型疼痛症状和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的血管球瘤,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期为正确诊断和治疗血管球瘤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显微外科组和介入治疗组各48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显微外科组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显微外科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和血管内介入在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均能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时选择手术方式,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后对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甲组50例均选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乙组50例均选择血管内介入疗法,针对两组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超敏 -C 反应蛋白在内的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在炎症因子水平研究方面,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分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甲组预后效果良好率为(90.00%)对比乙组(70.00%)显高,经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更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同时将患者的脑脊液炎症反应降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后对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甲组50例均选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乙组50例均选择血管内介入疗法,针对两组包括白介素-6、白介素-1、超敏 -C 反应蛋白在内的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对比。结果 在炎症因子水平研究方面,术后第1天两组各项分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组间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存在意义(P<0.05)。甲组预后效果良好率为(90.00%)对比乙组(70.00%)显高,经检验,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更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同时将患者的脑脊液炎症反应降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与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分别以视网膜静脉闭(阻)塞、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视网膜激光光凝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和在线数据库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相关文献。选取以RVO合并ME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和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相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2011年1月至2021年2月。排除重复、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以及病例报告和综述性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选择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的估计值,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注射次数。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461篇文献,最终纳入2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156例,其中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联合治疗组)576例,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组)5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9、12个月,单纯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VA:WMD=-0.82,95%CI -2.38~ 0.74,P=0.30;CMT:WMD=-3.12,95%CI -17.25 ~11.01 ,P=0.67 )。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ME者,联合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注射次数(WMD=-0.80,95%CI-1.18~-0.42,Z=4.10,P<0.000 1 )。结论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比较,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能更好改善RVO合并ME患者BCVA和CMT;而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ME患者,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巴州焉耆县人民医院康复科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CHD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G、TC、LDL-C、ET-1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NO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心血管内科所收治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案下所得到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时间数值要低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模式下,对心血管内科病患能够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