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出多方面的开创性研究,"重读"马克思是其中首要的开创性研究。"重读"马克思,是指恩格斯晚年在重新出版马克思著作时,以撰写"导言"或"引言"的方式,在对马克思著作的"重新"读解中,再现马克思思想历史的真实过程和科学内涵。"重读"马克思的意义,一是阐明这些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对这些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阐释;二是阐明这些著作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史中的意义,对这些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意义作出研究;三是对马克思思想作出适合于时代变化要求的新的理解,对面向"新的历史纪元"的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阐释。"重读"马克思,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学理依循,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思想资源作了深湛研究。
简介: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画屏中.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型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转型的深层政治和经济动因、转型的内涵和方式均展现出鲜明的特征。其中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们有幸目睹了大国兴衰的巨变和深层动因、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历史命运: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解体,苏东一大批社会主义政党垮台,而中国却在不断崛起。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败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其中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简介:相较于国外“中国问题研究领域”而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矛盾论》的解读在价值旨趣、研究范式、理论深度等方面更为深刻。内嵌于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理论逻辑、思辨性强于实践性、生发于马克思主义出现“危机”之际、以复兴马克思的辩证法为宏旨是其基本的理论特征;其五十多年的历史逻辑上溯自《矛盾论》在阿尔都塞的科学主义解读模式下的三次别开生面的出场,下承以反阿尔都塞主义为要旨的以列斐伏尔、莱文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范式的解读,再继于以亨特为代表的新辩证法学派的理论关照,又现于以齐泽克为先锋的激进左翼复兴唯物辩证法的价值旨趣之中。正确看待其话语体系中的“理论越界”现象,批判性地解读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其有益的研究方法,对创新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有裨益。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空间上、时间上两个向度。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中,时间向度上的推进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时代对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方针的确定以及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邓小平对时代最伟大贡献在于提出了两个新的重要判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揭示了时代特征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经济根源。邓小平理论一系列重要论述也是对时代变化及其规律性在认识上的回应。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认识的重大转变,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对于三大规律的深化认识突出地表明,我们的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正在实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时代的跨越。这个跨越生动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造力。而邓小平正是推动实现这一时代跨越的第一人。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和长征沿线地区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密不可分的。长征沿线地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长征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连片贫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长征路线申遗,规划建设长征沿线文化经济带,将独特的长征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对长征这一红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加快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沿线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