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突发性疫情护理管理方法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传染病突发性疫情64例患者为例,以抽签方式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正确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传染病突发疫情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进一步降低输血感染的发生率,加强血液病感染预防控制,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开展输血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分析检查情况。结果:从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中看,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比为16.0%(96/600),其次则是HBsAg,占比为9.7%(58/600)。此外,还涉及HBeAb、HBeAg以及HBcAb。如果患者存在2种及其以上的重叠感染问题,则以HBsAb+HBeAb这一模式的占比更最高,为2.2%,其次则为HBsAg+ HBsAb+HBcAb,占比为1.7%,此外,也涉及到其他的重叠感染模式。结论:采用针对患者进行7项输血前感染指标的分析,可以切实的提升输血安全性,并有助于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矛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检测 输血感染 交叉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针对感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对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具体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间发生于我院感染科的50例护理行为感染危险事故作为研究样本。随即开展回顾性分析,进而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之上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力求降低这部分危险事故的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围绕管理措施落地实施前后半年内的感染科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而明确先前制定的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结果:导致护理行为危险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科室质量管控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护理人员个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突发事件因素三个方面。在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后半年内,事故发生几率由原先的50起下降到了26起。结论: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能够降低感染科护理行为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应当提高针对这部分工作的关注度、保障医院诊疗活动的稳步推进。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行为 感染危险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有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方法制洞、开髓、冲洗髓腔,去除坏死、坏疽的牙髓,扩大根管,冲洗吸干后,再将牙胶一次性根管充填。结论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省去患者就诊的次数又减轻医生工作的强度,增加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无差异,效果巩固深受医患好评。

  • 标签: 有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一次性根管充填 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中全身抗凝与局部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以来收治的91例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30/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125,P=0.016<0.05)。结论脑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局部溶栓方式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溶栓 全身抗凝 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冠状静脉持续低流量逆行灌注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得出结论冠状静脉持续低流量逆行灌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有效预防重症心脏双瓣膜病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双瓣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尹小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病综合征主张不同阶段不同策略,分别以益气养心,早期干预;温补阳气,心肾兼顾;温阳养阴,阴中求阳;病证结合,中西互参。并创立“增率1号”,“增率2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剂。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医疗法 增率1号 增率2号
  • 简介:摘要目的侵及矢状的大脑凸面脑膜瘤虽发源于大脑凸面硬脑膜,但往往因其生长过程长,生长缓慢,症状隐匿,待到因长到很大体积,侵及了矢状,引起大脑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颅内压增高,才在临床上被发现。本文探讨此种特殊脑膜瘤的相关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8例侵及矢状的大脑凸面巨大脑膜瘤进行个体化神经外科手术,并积极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准备及治疗。结果28例此类患者均得到了积极有效的神经外科专科治疗,所有肿瘤均全切除,但因肿瘤均不同程度地对矢状有压迫或侵及,术中发现矢状前1/3因肿瘤压迫,静脉血栓形成而闭塞的有7例;术中因肿瘤过大,肿瘤外包膜与矢状后2/3粘连紧密而导致术中剥离肿瘤时造成矢状破损,较小的6例用棉片压迫得以止血,较大的5例破损行硬脑膜翻转修补也得以顺利完成手术。另10例未损伤矢状内血流通畅。术后原神经功能缺损如对侧肢体肌力减退、轻瘫、失语、癫痫症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侵及矢状的大脑凸面巨大脑膜瘤虽发现较晚,肿瘤巨大,但只要我们重视其围手术期的相关准备及治疗,谨慎仔细地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将之切除,其总体预后是良好的,神经功能的缺损也能在康复期中逐步恢复和改善,基层医院应尽可能积极地开展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以提高科室的专科治疗水准。

  • 标签: 矢状窦 凸面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和克拉霉素口服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治疗组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确切,在阻碍胃炎进一步恶化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慢性胃炎
  • 简介:目的:报道21例垂体腺瘤经口鼻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口鼻蝶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本文重点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3例术后有暂时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术后视觉障碍加重。无1例术后切口或颅内感染。14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口鼻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 标签: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口鼻蝶窦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垂体腺瘤患者按照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经鼻蝶入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为 60例,为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8月所接诊,取组中 30例,按照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即观察组,余下以显微手术治疗,即对照组。对比效果。 结果 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垂体腺瘤患者按照神经内镜和显微手术经鼻蝶入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对比治疗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为60例,为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取组中30例,按照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即观察组,余下以显微手术治疗,即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借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下乙状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听神经瘤患者, 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枕下乙状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术, 对照组使用常规开颅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面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分别为96.67%、3.33%、53.33%, 均优于对照组的73.33%、26.67%、2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下乙状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在保持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前提下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面神经功能保留有积极性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外科切除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感染情况。方法对270株病原菌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增高。结论严格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播散。

  • 标签: 住院患者 细菌感染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弓形虫、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及单纯疱疹病毒(HSV),构成了一组不同来源的病原体,简称TORCH,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妇女感染TORCH后,病原体可经胎盘循环引起母儿间垂直传播,此外,也可经孕妇生殖道上行扩散。

  • 标签: 妊娠 TORCH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