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膀胱全切原位肠道代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行膀胱全切原位肠道代膀胱术17例患者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代膀胱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恢复快效果满意。

  • 标签: 膀胱全切 肠代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手术后早期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探索其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行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早期行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一例因堵管而终止营养治疗,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结论经空肠造瘘管行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 标签: 空肠造瘘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0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结论术后正确的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肠造口技术 治疗 直肠癌 护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表浅性、且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克罗恩病是指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症,常见于回肠和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很多外表现如发热、营养障碍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做完胃肠癌手术以后,对内营养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296例胃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患者在手术以后,采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将他们分组为内营养支持组148例和外营养支持组148例。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9天进行有效的观察,对患者的血红蛋白(g/L)和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的变化进对比并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有效的比较。结果对这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还有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以后,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内营养支持和外营养来进行比较,发现内营养更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且可操作性强、方便,费用也少。

  • 标签: 胃肠癌术后 肠内外营养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术后早期应用内营养,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和营养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对60例胃肠术后进行早期内营养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结果60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内营养治疗顺利,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胃肠术后早期实施内营养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能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造口患者在出院后将面临长时间的造口自我护理的问题,需要医疗体系与家庭的持续支持与护理。延续护理被认为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可给予患者不间断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和对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造口联谊会、同伴教育、造口专科门诊、网络教育等方式对造口患者进行延续护理,使得患者在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造口并发症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营养支持在脑外伤病人救治及预后过程的中作用,寻找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明确其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分析总结近年脑外伤病例给予内营养支持后机体指征的恢复情况。结果及时、合理地对脑外伤病人进行内营养支持,会减轻机体继发性损伤,降低死残率,对保护病人重要的脏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

  • 标签: 脑外伤 肠内营养支持
  • 作者: 夏森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7-02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加,门诊住院患者完善肠镜检查的人次明显的增多,而肠道息肉检查出量也明显的增多,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肠道息肉的相关知识。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高。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腺瘤到癌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1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一般步骤: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尽可能将息肉暴露于视野正中。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2不同的息肉要采取不同的切除方法:2.1单发性息肉:息肉直径<0.5cm:可以采用活检钳钳夹摘除,也可用电凝凝除或APC治疗。息肉直径>0.5cm的,且有蒂者:可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如果蒂部较粗:可预先用尼龙绳或金属夹夹闭蒂部远端,再行电切术。2.2广基大息肉:直径<2cm的:可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即先在病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用圈套器电切除息肉。对于直径>2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脑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溶片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某院66例神经内科疾病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实施阿司匹林溶片和常规治疗法,观察两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78±5.57)天,总满意率为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88±6.74)天和66.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57.58%,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药物治疗相比,阿司匹林溶片在治疗脑梗塞及预防复发方面取得的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致残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神经内科疾病 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