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妊娠后期生理改变,再加麻醉因素,常导致剖宫产术中ECG出现ST-T段下移改变,有时可致严重心脏意外。探索围术期预防ST-T变化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作者采用新一代环磷酸腺苷衍生物“心先安”,在麻醉前静脉滴注,以预防术中ST-T变化,经40例临床应用观察,并与未用40例进行比较。感觉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 心先安 患者 ST-T变化 ST-T段 腺苷衍生物
  • 简介: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历来认为属腰麻禁忌证,理由是阻滞平面不易主动控制,容易因平面过广而导致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而血压剧降,继发恶心和呕吐;腰麻后头痛发生率高,增加产妇痛苦,处理较为困难。本文自从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来,腰麻后头痛发生率因采用25G细腰穿针而显着减少,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交感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麻醉效果
  • 简介:近年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作为麻醉术后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重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较高,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大手术术后。Berggren等人研究表明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固定术后有40%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早期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整形手术患者发生率是44%-61%。这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下降 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是引起疼痛重要病因,也是临床疼痛治疗主要部位,目前对扳机点定位尚缺乏客观方法。本研究拟应用红外热图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进行定位探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扳机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熟图对进行测试,同时扳机点周围点以及躯体对侧相应点进行比较,1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140个扳机点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点和对侧点,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扳机点体表温度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140个“扳机点”中有113个点显示为“热”点,阳性显示率为80.1%;④部分指诊未能探查出扳机点,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⑤10例病人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有明显扳机点影像学变化。结论:红外热图对扳机点具有客观辅助定位价值。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定位没有诊断价值。

  • 标签: 骨骼肌 肌筋膜 扳机点 红外热图 磁共振成像仪
  • 简介: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对新生儿及动物生后接受强烈持续伤害性刺激可以导致痛感觉和相关生理功能异常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研究资料。

  • 标签: 疼痛刺激 经历 躯体感觉 发育 新生儿
  • 简介:低钠血症是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出现电解质紊乱。脑性耗盐综合征(CSW)是由颅内疾病引起肾性失钠导致低钠血症和细胞外液丢失。发病机制仍末完全清楚。除一些利钠因子作用外,交感神经反射在CSW中也发挥了作用。CSW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鉴别存在困难,关键在予容量状态。排除一些其他原因也非常必要。治疗有赖于液体支持和盐平衡。盐皮质激素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可能有用。

  • 标签: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低钠血症 CSW SIADH
  • 简介: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神经性耳聋听力恢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程3个月~7年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1%利多卡因10ml+维生B12500μg复合液施行SGB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中经SGB一个疗程治疗,其中25例基本治愈;3例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基本消失;2例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但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采用SGB治疗神经性耳聋,听力恢复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 神经性耳聋 利多卡因 维生素B1 血管扩张
  • 简介: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马啡施行术后镇痛,已证实安全有效,但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有时会影响术后镇痛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有利于提高镇痛效果,同时也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本文对术后硬膜外腔马啡镇痛病人,在镇痛前虑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观察对比两对减少恶心呕吐临床效果。今报道如下。

  • 标签: 恶心呕吐 氟哌利多 地塞米松 观察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静脉注射
  • 简介:目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多次缺血预处理,逐次递增缺血时间,诱导右侧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观察右侧颈动脉永久性阻断缺血后脑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实验期间不实施球囊充气阻断颈动脉血流。实验组为右颈总动脉压迫组,压迫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充气球囊压迫技术.实施压迫时囊内充气压为160mmHg;每次压迫时间根据,预实验公式计算:次缺血时间:次数X5+40(min)进行,每日2次,直到压迫时间达4h(总时间为20d)。各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10和20d,分别采用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家兔右侧大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于实验第20d用注射器将内囊充气压力达160mmHg后不放气.持续完全阻断右侧右侧颈总动脉血流.观察记录家兔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对比观察二组相同部位神经元病理学及新生血管数量变化.比较两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实验期间二组家兔之间均没有观察到兴奋、躁动.嗜睡.活动、行为及胺。体运动障碍异常症状。从DSA显像结果表明,在实施右侧颈总动脉外压造缺血预处理第10d。造影剂已经通过willis环进入右侧大脑动脉,压迫第1d比较右侧血管显影非常清晰.但左侧比较右。后外上段侧枝未见显影。在实旗压迫处理第20d,DSA血管显像左右两侧无差异.右后外上段血管显影也非常清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侧(缺血i:侧),病理标本。在400倍镜一个视野下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组为5.3±0.5对照组为3.5±0.4,实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大脑Willis环及其相应侧枝循�

  • 标签: 多次缺血预处理 侧枝循环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脑缺血
  • 简介:依据医学进展和广大麻醉工作者对第一版(2007年版)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反馈意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第一版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并于2014年发布。

  • 标签: 手术过程 麻醉 流体 专家
  • 简介:目前,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导致临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疑惑,通过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对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皮气钱切开微创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