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常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内8月间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4例(予以吉非替尼),转移性肾细胞癌16例(予以贝伐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直肠癌21例(予以西妥昔单抗治疗)。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本研究小组的探究下,制定一套针对性处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给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等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出现感染、骨髓毒性以及全身反应。结论随着抗肿瘤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给肿瘤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临床应熟练掌握每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尽快进行处理,继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80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1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和术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胃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中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外科技术,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胃癌手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且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西方社会中已经逐渐建立起人是“消费者”而不是患者的概念,医生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医生和患者应在更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卫生保健互动,双方共商对策,共担责任。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关心的是花出去的钱与所得到的服务是否等值,利益和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医院也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本院作为一支为军队提供强有力卫勤保障的医疗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担负着为驻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因此,只有妥善处理好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医际关系、医务人员与医院管理层的医管关系,才能使医院快速、有序、和谐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临床资料。方法对老年食管癌、贲门癌230例根治术进行回顾分析,平均年龄67岁(60~81岁)。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戒烟、防治感染、严密监管、合并症的治疗、心血管评估及管理、呼吸道管理、并及时处理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其中呼吸道并发症53例(75.71%),死亡5例,3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吻合口楼并感染性休克,1例心脏猝死。随访131例,平均3.8(1~6)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9.5%。结论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术前术后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血样处理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进行血液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的10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的血液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在采集血样半小时内离心处理之后取血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验,观察组50名的血液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在采集血样半小时内4摄氏度保存1天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的天冬氨酸转移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易受处理方法的干扰,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规范的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流程,以确保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