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月8月在我院出生的2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均为13例,其中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给予预见性体温管理,而对照组早产儿则在出生后黄金时间给予常规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对两组早产儿父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的体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体温略有下降,而观察组有所升高,两组早产儿体温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内未出现1例低体温症状,低体温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则在出生后黄金时间内出现3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0.77%;两组低体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27,P<0.05)。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父母76.92%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产儿出生后黄金时间体温管理,尤其是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入室体温,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父母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接受肝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样本均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肝脏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共抽取了样本量为80例,之后通过患者入院后的就诊号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两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0例),接受围低体温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40例);分组完成之后调查这些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护理方案,待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对这些患者的低体温出现概率加以统计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低体温发生概率比常规组更低(P<0.05)。结论:在接受肝脏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麻醉因素、机体因素以及术前因素等,之后充分掌握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低体温护理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患者的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15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低体温的病例,分析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13.91%(16/1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术中输血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平均动脉压、腹腔灌洗液量与全麻老年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 3.385,95% CI (1.092,10.492)]和身体质量指数< 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与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和术中输液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