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宪法是母法,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与制定其他法律的前提。宪法产生与政府、国家相同的时代,且不管是否它曾经被称为宪法或者其他什么,宪法一直都伴随人类文明在发展,它所起到的根本作用在人类文明指出就已经开始展现,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宪法,一直在动态的成长着。【关键词】宪法成长历史人民法是一种事业,它的意义首先在于给出了一整套规制政府运行的原则。它又如一股无形的力量,隐藏在政府的组织结构当中,在政府活动时又被动态的呈现出来,并且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只是在很多时候,这种存在被潜移默化了,不被人们发现而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宪法是对整个社会进行规制的基本原则,近代意义的宪法,只不过是当社会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政府以后,将调整范围变为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的宪法。当然在这套规则体系内,就包括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简介: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民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有着最高的法律约束力和规范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国宪法是怎样诠释、体现和贯彻“人民”思想,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实现?本文从宪法思想、规范内容、宪法实施三个方面,重点围绕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精神内涵、制定修改、内容规范、贯彻实施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探讨,注重从法理中寻找逻辑,从思想中体悟精神,为更好地深入理解贯彻宪法的“人民”思想提供了全方位视角。
简介: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简介:行为不同于举止,行为在语义上便是有意目的。规范只能通过行为而得到遵守,却不一定需要由行为来违反。结果不法和未遂不法属于归属的对象,而将结果不法认定为可罚、有责的义务违反而加以责难,则涉及归属的标准。对可罚的错误举止的负责性,称为罪责。规范分为举止规范和制裁规范,前者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举止规范的效力。刑罚是对违反规范的交谈性回应,它表明规范应不受侵犯地继续有效。当事人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身体和认识能力)却未实施其若具有避免构成要件实现的意图时所应为的行为时,则成互义务违反;而犯罪人未在行为层面上形成自己原本能够形成和落实的避免构成要件的意图,则应受责难。与此对应,归属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行为能力和动机能力。犯罪意味着犯罪人有相应能力却没有合乎规范地行为,亦即违反义务且有责地未以其行为遵守某一规范,这不同于传统上那种认为犯罪是犯罪人违法且有责地行为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