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如果说唐诗属于咸阳古道、灞桥柳色、终南阴岭、大漠边塞……亦即属于北方,那么宋词则属于江南.当然,这并非是说北方就没有好词,亦如同说唐诗属于北方并不等于说江南就没有好诗一样.宋词中最重要的词人,除去本是江南人不说,即使是北方人,最终也多因历史命运的安排而汇聚到了江南,且无论其派属豪放、婉约,于是,江南的烟柳画桥便既是柳屯田浅斟低唱的最好背景,也是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最好依托;而江南的和风细雨既是陆放翁山盟海誓的最好见证,也是辛稼轩怀古伤今的最好情境——江南也便这样属于了宋词,或者说,宋词也便这样属于了江南.
简介:摘要结合地方教科书--陶瓷艺术章节,就景德镇陶瓷历史,浅谈了传统陶瓷观音造像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论述了景德镇制作瓷塑观音像始于唐朝,并于北宋时期烧造陶瓷观音,南宋时期得以发展,在元代达到顶峰,而明代开始走下巅峰,但其烧造一直延续至清代的历史过程。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景德镇陶瓷观音经历了素胎彩绘、素胎彩绘加部分施釉、满釉装饰、满釉加彩绘的发展过程。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遵循的是汉传佛教的造像法则,但也因为观音信仰的世俗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正统佛教造像的宗旨。
简介:半个世纪前,我出生在博爱县城——清化小镇上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家庭里祖上薄有田产,父亲精通文墨,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也算得上个人物。然而他的那点“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在当时既不能入科举致仕之途,更不能负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责,唯有在茶余饭后、月下灯前,为街坊们读点三国,讲段水浒之类。看来,那点知识也使他早已失去了祖业,后来虽然获得了贫农的殊荣,却无躬耕陇亩的筋力。民以食为天,父亲尽管不以劳力者为耻而拒入贩夫走卒之流,但毕竟是那点书卷气害了他,经营生意却乏生财之道,劳作苦力又无强健体质,晨夕操劳,仅糊口而已。不敢奢望他养家的母亲也不得不走出家门,朝出暮归,靠她指尖上的艺术,为绣织厂刺绣,维持全家生计。那时,尚无计划生育之说,无论穷富,都希望人丁兴旺。我的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相继夭亡,原本困窘的日子在病魔和医生的不断光顾下更是每况愈下了。尽管如此,年仅四岁的我,还是在外祖母家扛了一条小凳子在学堂里读起了“星星、月亮、天空”的课文。那里的老师、同学,在我的记忆里一片空白,仅记得通往学校的那条曲折而且总也走不完的胡同,以及不知怎么就没有了的那条小凳子。五岁那年,又在我们街上的中心小学,开始了至今未尝中断的学业。一年以后,我奇迹般地和同教室的三年级大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