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盲穿式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方案缓解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引起睡眠质量下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福州市仓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60例,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及宫环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质量、生命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情感状况、躯体疼痛及精神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治疗效率较好,有助于尽快止血,改善临床表现,提升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和给予非主导眼优势引起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我院眼科门诊验光的双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182眼)。对照组配镜时只考虑双眼矫正视力达到1.0,观察组则给予主导眼优势。观察两组患儿1年后眼轴程度及近视加深程度。结果两组配镜后1年眼轴程度均有增长,但观察组眼轴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78±0.16)D,观察组近视加深平均为(-0.58±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验光配镜时给予主导眼优势可延缓患儿眼轴和近视加深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spp.)是定植在口腔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牙周炎,也可引起脓肿、结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和宫颈炎等感染,围产期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我院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引起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80例,统计对比输血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功能。结果输血后患者体内的APTT、PT以及TT比输血前延长,而血小板与FIB比输血前明显降低(P<0.05);不同成分的血液使得患者发生不同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P<0.05)。结论对失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密切的检测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凝血功能要进行及时的检测,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压不平衡现象经常发生,常见原因为发生单相接地、互感器保险熔断、电容器故障等,极少考虑因阴雨天气绝缘问题引发的中性点电位偏移问题,但考虑设备安装运行环境等影响,在阴雨天气由于瓷瓶闪络等因素引起设备对地绝缘降低,从而引发电网运行事故等。本文针对阴雨天气绝缘降低这一随机性问题,搭建阴雨天气不接地系统电容器单相分闸不到位引起的中性点电位偏移物理模型,分析中性点电位偏移轨迹,量化分析其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并用现场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运用到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后的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41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治疗,组二41例患者施以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成效、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总分与Barthel指数(BI)总分。结果组二患者的治疗成效、CNS总分与BI总分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运用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以治疗后,治疗成效较优,可以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康复,把控其病情的进展,且不会提升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合肥市某高校一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过程,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患者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肛拭子和病人呕吐物;对食堂及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卫生及水质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采集相关样本,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91人,96.7%患者以腹泻为主,潜伏期在7~48h,在2份留样食品、11名患者、2名食堂A员工粪便/肛拭和1份餐具等涂抹样中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食堂A是危险因素,OR95%CI为2.77~5.33,且发病与到食堂A就餐次数呈剂量反应关系(χ^2=19.4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月29日中餐、30日早餐和中餐是可疑餐次。结论该起事件由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原因可能为学校食堂员工污染食物和餐具引起。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逐渐推进,我国医疗建设也得以逐渐加强,针对冠心病所引发的严重心力衰竭三支血管病变,并且仅单支开放问题,给予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对应的安全性相对较高,需要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本研究则将以此为例,探究其在当前的发展应用,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