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提到起关键作用的元代陈致虚,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明代全真道士阳道生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阳氏的修性修命皆可成仙、修性重于修命的内丹思想,既承元代陈致虚在内丹修炼理论上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思路,又力图使这种融合后的全真道在理论上占主体地位,客观上使陈致虚的以北宗为主体的南北宗融合体系比较完全地建立起来。阳氏在力图使北宗理论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未能把修性重于修命与神燕合一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明清全真道等内丹学派的一些著名内丹家完善阳氏这个方面的不足,又恰能说明阳氏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中的作用和地位。
简介: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②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等说.这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其所思所想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从切身体验出发,感受到为克服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面临的重重危机,非有个人担当,以及纠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新生代为之一起努力不可.恰恰缘于此点,尽管他在实质上所启动的与传统义理诠释阐发有着质的区别的佛学义理研究新局也许与他志在“复古”的初衷并不一致,但这正是历史走向与个人意愿有异的吊诡之处.就此,本文试从他所启动的刻经、办祗洹精舍、研究唯识学与创办佛学研究会四个面向以证明.
简介:《圣经》要求善待贫民的律法十分丰富。“摩西律法”由于有时内外有别,在犹太教具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耶稣的言传身教突破了犹太教的这种狭隘性,但因其强调对上帝的信靠和对天国福乐的期盼,具有较强的彼岸性。《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作为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重要的法学评论之一,其“穷人的习惯法”思想是从法学的角度对犹太基督宗教善待贫民的律法和文化传统的扬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此阶段剧变中的宗教思想观念。
简介: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禅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禅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
简介: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维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此时名家辈出,各种流派思潮争奇斗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艺复兴式的人物,这其中既包括中国读者所熟悉的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勃
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道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简介: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