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会里同工是什么关系?保罗说:是肢体关系。保罗这个比喻不是仅指教会内同工应有的关系,而是指教会内所有的信徒应有的关系。但我们假若仔细看罗马书12章与哥林多前书12章,就会发现,保罗讲这个比喻落脚点是讲同工关系。保罗是这样讲,也是这样身体力行

  • 标签: 保罗 教会 基督教 信徒
  • 简介: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向全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们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作出战略决策。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学习型政党要求,建立和落实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政党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激励机制 民族宗教工作 作风建设
  • 简介:神学任务就是要用现代人能够理解语言在我们处境中阐明《圣经》真理和对福音信息诠释,使福音信息与人生各种境遇发生关联,并使人们找到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与盼望。信仰对象——道成肉身耶稣基督是永不改变,而信仰处境及其所面对世界,总是不断在改变。神学目的就是要在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中服侍教会,帮助神子民探索信仰,并且将之应用在他们所生活、侍奉世界里。当代著名天主教神学家特雷西(DavidTracy)认为神学研究针对三个不同对象,即教会、社会、学术界,承担三种不同任务。特雷西这种观点能开阔我们神学探究思路。本文尝试从特雷西观点出发,探讨现今神学任务,希望对我们神学任务自我定位,对整全人格发展和培育,对教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以及对神学教育目标能有所启发。

  • 标签: 神学的个体性 神学的教会性 神学的人文性 神学的学术性 神学的公共性
  • 简介: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思想配以巧妙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立了良好楷模。佛教东来后,我国高僧大德们探幽发微,创宗立派,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方式来阐扬佛法,比如俗讲、变文、以诗喻禅、以画喻禅等,作了许多醒世工作。西妙先生《佛教醒世智慧》一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佛教醒世智慧作了探讨。这篇文章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用现代人所喜闻乐见形式表现佛法,这是我们当代佛教徒义不容辞责任,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很多新想法。

  • 标签: 醒世 十二因缘 二谛 四十二章经 五蕴炽盛 道谛
  • 简介:大家从小就被教导要有道德伦理观念,如:长幼有序、兄友弟恭、诚信待人等美德。所谓“伦理”,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之不成文法则,依不同角色、个性、时空而应有不同相处态度。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互动不可能只有一种。例:一个人可能兼具有老子、老哥、朋友、主管等多元互动模式,如此不可避免复杂性,再加上瞬息万变时空背景,自然造就出当代人更多困境。因此,如何在此中习得圆融自在,自是当代人最重要课题。

  • 标签: 佛教 处世伦理 道德伦理观念 人际关系 “人为中心” 需求性
  • 简介:许鼎新牧师,金陵协和神学院资深旧约和希伯来文教授。在金陵学生心目中,许鼎新教授是永远许老师。许老师是福建漳州漳浦人,1926年11月15日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在8个兄弟中排行老二。他已经是家中第六七代基督徒了。他祖父是教会长老,下到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一代)传福音,后来下落不明。父亲也是一位长老,每天看着围着饭桌8个儿子,希望他们中可以有牧师、老师、工程师、医生、画师(继承许家传统工作)、科学家等人才。直到1998

  • 标签: 希伯来语 老师 神学院 圣经 中国基督教 学生
  • 简介:这段经文是《马太福音》结尾,耶稣升天前对门徒最后嘱托和应许,也可以说这段话是对耶稣生活和工作最后记录和总结。一般称这段经文为“传福音使命”或“伟大使命”。耶稣在传福音方面给门徒留下了榜样,所以耶稣在升天前把传福音使命交给门徒,叫门徒继续在地上建立上帝国度工作。

  • 标签: 《马太福音》 门徒 耶稣 经文 上帝
  • 简介:神奇力量———祈祷孟凡华圣女小德兰曾这样比喻过祈祷,她说:“祈祷是内心奋发之情,是投向苍天淳朴一瞥,是困苦中哀号,欢乐中感恩报爱颂谢。”祈祷是邀获天主恩宠一个阀门;祈祷也是乳儿安谧地躺在母亲怀中一种全身心交付、信赖、依托之情。对于赤诚...

  • 标签: 赎罪祭 忏悔者 施舍者 温馨的家 祈祷者 镇定剂
  • 简介:对唯识学派而言,“唯识”成立是首要大事。唯识家将因明逻辑引入对“唯识”论证,促进了唯识思想发展。在唯识学史上,“唯识”概念大致包括三层含义,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命题,即“唯有表象”、“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本文认为,无性、护法、玄对唯识因明论证,代表了三种理论范型,体现了不同哲学倾向,显示了“唯识”义理丰富性和复杂性。无性对唯识因明论证包括“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两层含义,护法四比量则专证“境不离识”,玄“真唯识量”则创造性地将“境不离识”转换为“我们所认识,只能是意识中对象”,在认识论意义上予“唯识”以完整证明。唯识家并没有用因明方式彻底论证“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他们成功论证,只是“唯有表象”。

  • 标签: 真唯识量 唯识无境 唯识学 “色” 所缘缘 《大正藏》
  • 简介:经历多少困惑与徘徊经历多少风雨与磨难只因有主爱在迷惘中把我呼唤在寒风中把我温暖我理想才会点燃

  • 标签: 《只因有主的爱》 诗歌 文学 朵云
  • 简介:律宗是研习与传持佛教戒律宗派。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律典(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也相继在中国翻译流传,这些律典都属于小乘律。南北朝时代开始出现以大乘教义来阐释小乘律律学研究潮流,到了隋唐时代蔚为大观,形成中国化佛教宗派——律宗。律宗形成以后,向全国传布,福建也不例外,现试阐述之。

  • 标签: 福建 律宗 佛教宗派 宗教信仰 佛教建筑
  • 简介:本文与上一期圣经研究栏“耶稣教训(上)”一样,都是本院已故新约教授骆振芳牧师生前在圣经研究方面的文章,现经骆师母王翊老师整理后得以发表。

  • 标签: 《新约》 基督教 耶稣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迦拿婚宴,高朋满座,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圣母和耶稣应邀光临,更使婚宴增辉生色.正当人们欢庆喜悦之时,忽然酒用尽了.圣母暗暗地向耶稣祈求:"他们没有酒了."于是,水变酒神迹就发生了.

  • 标签: 迦拿 神迹 耶稣 婚宴 基督教
  • 简介:道是《坛经》根本主题。它与佛、佛性、自性、本心等词可以互换。道、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它本性是“无二”。道对立面是非道,非道主要是贪嗔痴等迷心。修道是从迷心到本心过程,从迷心到本心转变不需要漫长修行,而是在一瞬间。从迷心回归本心即是得道、明心见性、成佛。成佛状态是一个智慧、充满爱、自由、快乐状态。人成佛后,他所在世界也就变成了净土。

  • 标签: 《坛经》
  • 简介:当人们耳闻目睹了20世纪末世界上发生一系列邪教集体自杀、危害社会等事件,对邪教已不再陌生。但是,真正要从学术上来廓清邪教本质,得到相对一致结论,仍是一个困难问题。正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宗教”定义还争论不休一样,对“邪教”界定也是见仁见智,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团体之间,不同国家之间,难以有一个共同认同标准。在大多数国家法律上,也没有对邪教作出法律限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邪教,尤其是当代邪教,还没有一个确切定义和范围,只是在各自范围内,对邪教含义作出解释。

  • 标签: 邪教 界定 20世纪末 “宗教” 世界范围 定义
  • 简介:平常讲生活禅,总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所面对一切,无非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样处理我们心念,也就成了人生最大问题。何为“生活禅”?

  • 标签: 生活 修行 人生
  • 简介:屈指算来,我接触佛教已届廿载。虽说皈依多年,向来自觉没有资格称为三宝弟子。原因无他一秉性顽劣,总不爱循规蹈矩老实念佛。按理说,像我这种“口头禅”信徒,早该在滚滚红尘,流浪生死。然而,冥冥中似乎有股力量保护着我,以致即便荒诞不经,我终究没失去弥陀眷顾。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
  • 简介:圣经属灵价值为全世界基督徒所公认。而圣经文学价值也同样为知识界人士所推崇。在世界文学这块五彩纷呈苑圃中,圣经这朵奇葩异卉格外绚烂夺目。如果说,圣经中文学有如一块广袤湛兰天穹,那么其间修辞就是那满天星辰,熠熠生辉。修辞是一种写作或说话技巧,运用修辞技巧,可以使文字或语言显得优美、生动、形象。从而给

  • 标签: 修辞手法 圣经 以色列 大卫 象征物 生动形象
  • 简介:携雨云潞安忘不了印度仁爱会德肋撒修女音容笑貌,也忘不了与老人作过短短交谈,更忘不了她身上溢出、一看就令人感动基督爱精神。于是,种种无法忘怀东西,凝聚成这首小诗,以此谨献给已奔赴主怀德肋撒修女。没有艳丽,没有骄矜;只有一身素洁,两脚风尘...

  • 标签: 爱的精神 全透明 修女 潞安 印度 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