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是一个比较艰深复杂的问题。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钱穆的《中国文化精神》、唐君毅的《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等对此都有过讨论。正如《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的作者在前言中交代,他是在前贤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体认,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六个特质,即“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这一体认与总结堪称全面。
简介:全民娱乐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社会欲望的普遍表达,也是文化世俗化的必然结果。这是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个最令人忧虑的年代,人心如何才能在浮躁之中觅一方绿洲?对个人来讲,要提倡反思精神,杜绝从众心理;从国家来说,要提高整体公民素质,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念引导。
简介:坚持原则立场,敢于进行思想交锋,防止团结的表面化。我们有的同志对团结的理解比较肤浅,认为团结就是“以和为贵”,只要大家不红脸,不争论,就是所谓的“团结”,有的甚至把“表面一致”作为“最高原则”。这种隐瞒了班子成员真实思想的表面团结发展下去,不仅会使领...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大众所期待。当下一种文艺的媚俗化、功利化倾向不容忽视。譬如评价影视作品。有些人的标准似乎不再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历来坚持的“美学的历史的”标准,而堂而皇之地换成了“票房标准“和“收视率标准”。
简介:如今大众传播的低俗化趋势已很明显,当各种“门”事件,各种“姐”不断出现并且不断地引人注目、哗众取宠的时候,无不透露出大众传播的低俗化正愈演愈烈。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简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党史领域的大众通俗读物成为书刊市场和大众文化消费领域内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并且一度是“开发者”纷至、“游人”云集的风景线,本文试图对这道“风景线”的由来、影响、特色等作客观的评析。
简介: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与观众进行了对话。
简介:现代性以及现代化与世俗化的关系,这一西方性话语最早是在西方被提出并从多角度进行理论诠释和反思。总体来看,伊斯兰教无论是宗教本身还是其相对应的社会的现代化均呈现出二元化的发展态势,即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共存。存在于伊斯兰教内部的"理性化"进程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到目前为止,其真正面貌并没有完全浮出水面。人们更希望面临现代世俗主义影响的伊斯兰教能在实践中体现出其能量和活力,这种以实际行动的方式对现代性所作的有力诠释是任何理论都难以做到的。
简介:一、道德的根源和本质道德的本质和根源是什么?它有些什么基本特点?道德的发展变化有没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没有正确解决而被搞得混乱不堪的一个根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者把道德看作是人的'内心活动'的表现,或'善良意志'的命令;或者认为:道德是人天生固有的。如中国的孔子就曾说:'天生德予余。'(《论语》)孟轲则主
简介:孔庆东的“正说鲁迅”借助《百家讲坛》这一传播学术性知识的电视节目对鲁迅进行了“凡俗化”解读,将属于学术范畴的鲁迅研究与电视节目这一视觉化媒介相结合,让观众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触及到真实的、凡俗化的鲁迅。并且,孔庆东以自己独特的“正说”视角,结合金庸武侠思维重构了大众化的鲁迅形象。但在解读过程中也出现大量史料不实、原文引用等错误,凸显出《百家讲坛》这一电视节目中专业研究与大众普及之间的断裂。
简介:在对南京市青年知识分子基督徒的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基础上,描述了信徒的主要信仰动机类型,包括危机应对型、情绪感染型、理性分析型、团体归属型、文化认同型、意义寻求型、道德救赎型、爱欲满足型。并运用西方现代性语境中的世俗化理论对这八种类型进行解读,认为都市青年信仰动机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密切关联,是行动主体对现代性的接纳、反抗和形塑的独特、复杂过程。
法学的通俗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学术化与通俗化阐释
反思文化世俗化
警惕庸俗化在党内蔓延
防止团结问题上的庸俗化
促呈祥:警惕文艺媚俗化、功利化倾向
浅谈大众传播低俗化的原因及影响
评中共党史领域的大众通俗读物
柳斌杰: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会导致低俗化
现代性与世俗化理论探源——伊斯兰教个案研究
伦理·道德·修养(通俗讲话) 第二讲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视觉文化中的“凡俗化”鲁迅解读——评《百家讲坛孔庆东“正说鲁迅”》
都市青年基督徒信教动机的探索性研究——运用现代性语境中的世俗化理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