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大型挖山区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对邻近正在施工的拟建建筑物的安全有着不良的影响。本文根据爆破时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爆破振动监测的实际数据,分析振动的监测成果,评价危险程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影响,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新建地铁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隧道,为确保既有线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针对半土半岩复合地层,精细化施工管控成为当前地铁盾构施工的重点研究课题。为深入分析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施工控制技术,结合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巨龙大道站~汤云海站盾构区间近距离(2.7m)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运营线区间隧道施工的工程实例,研究盾构施工参数及沉降控制精细化管控措施,为类似复杂条件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提供经验与参考。
简介:摘要:新建地铁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隧道,为确保既有线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针对半土半岩复合地层,精细化施工管控成为当前地铁盾构施工的重点研究课题。为深入分析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施工控制技术,结合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巨龙大道站~汤云海站盾构区间近距离(2.7m)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运营线区间隧道施工的工程实例,研究盾构施工参数及沉降控制精细化管控措施,为类似复杂条件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提供经验与参考。
简介:摘要:新建地铁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地铁运营线隧道,为确保既有线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针对半土半岩复合地层,精细化施工管控成为当前地铁盾构施工的重点研究课题。为深入分析地铁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施工控制技术,结合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巨龙大道站~汤云海站盾构区间近距离(2.7m)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运营线区间隧道施工的工程实例,研究盾构施工参数及沉降控制精细化管控措施,为类似复杂条件盾构下穿既有线隧道施工提供经验与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预测宫颈癌近距离治疗(BT)感兴趣区(ROI)三维剂量分布,并评估其预测精度。方法首先选取100例宫颈癌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病例作为整个研究数据集,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8例)、测试集(20例);然后利用U-Net建立模型,将是否包含宫腔管及插针作为区分因素训练两个模型;最后对20例测试集病例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性能通过、以及平均绝对离差共同评估。结果包含与未包宫腔管与插植针的模型相比,直肠的上升了(16.83±1.82) cGy (P<0.05),其余ROI的或均相近(均P>0.05);高危靶区、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上升了(11.96±3.78)、(11.43±0.54)、(24.08±1.65)、(17.04±7.17)、(9.52±4.35) cGy (均P<0.05);中危靶区的下降了(120.85±29.78) cGy (P<0.05);6个ROI的平均绝对离差的平均值下降了(7.8±53) cGy (P<0.05),更接近实际计划。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U-Net可以实现宫颈癌患者BT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结合宫腔管与插植针作为输入参数,比单一使用ROI结构作为输入能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BMI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照射±化疗+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方法依据GEC-ESTRO推荐方案,靶区包括高危(HR)和中危(IR)临床靶区(CTV),OAR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靶区剂量以HR-CTV D90%进行评价。OAR体积剂量采用D2cm3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BMI与直肠、结肠、小肠、膀胱D2cm3、D1cm3、D0.1cm3的剂量学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BMI是否为其影响因素。结果BMI与小肠D2cm3、D1cm3、D0.1cm3呈负相关(P=0.034、0.024、0.034),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0.255、-0.2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并非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小肠D2cm3、D1cm3、D0.1cm3每增加1 Gy,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6.6%、15.1%、12.7%。结论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患者BMI与小肠D2cm3、D1cm3、D0.1cm3呈负相关,随着患者BMI下降,小肠受照剂量呈现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发生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卵圆体的剂量学贡献。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患者病理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2009年分期标准为ⅡA、ⅡB和ⅢB期。外照射治疗45 Gy/1.8 Gy×25次。近距离治疗为MRI引导下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疗,处方为28 Gy/7 Gy×4次。20位患者均制定两种计划,分为应用卵圆体组和未用卵圆体组。提取的患者近距离放疗治疗核磁模拟定位影像及原始治疗计划为应用卵圆体组,共80分次。未用卵圆体组在定位影像中,去掉卵圆体驻留模拟建立仅用宫腔管联合插植针的计划实验模型,由原计划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使未用卵圆体组的高危CTV(HR-CTV)D90%与应用卵圆体组相近。比较两组计划的HR-CTV D90%和D98%,中危CTV(IR-CTV)D90%和D98%,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2cm3剂量差异。结果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HR-CTV 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VD98%(6.99±0.60 vs. 6.78±0.76)、IR-CTVD90%(4.71±0.58 vs. 4.26±0.57)和D98%(3.77±0.58 vs. 3.26±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6、9.860、8.636,P<0.05);乙状结肠的D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5.29±0.67 vs. 4.92±0.74)、直肠(3.72±0.69 vs. 3.35±0.92)和小肠(3.05±1.37 vs. 2.98±1.34)的D2cm3,卵圆体组与未应用卵圆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8、7.543、8.059,P<0.05)。结论在宫颈癌腔内联合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合理的优化卵圆体和插植针的剂量权重比,可以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BT)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745例T1c~T3a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384例接受碘-125粒子BT治疗,年龄(72.1±6.6)岁,tPSA (12.4±6.1)ng/ml,前列腺体积(33.6±13.8)ml,Gleason分级分组(2.0±1.2);T1c~T2a期189例,T2b~T2c期182例,T3a期13例。361例接受RP治疗,年龄(65.7±6.2)岁;tPSA(12.6±6.4)ng/ml,前列腺体积(37.2±17.8)ml,Gleason分级分组(1.9±1.2);T1c~T2a期177例,T2b~T2c期170例,T3a期14例。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745例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临床复发生存率(P=0.32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643)、总生存率(P=0.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组bRFS显著高于RP组(P=0.018)。在Gleason分级分组为2和3(P=0.008)、前列腺体积≤35 ml(P=0.027)、tPSA≤10 ng/ml(P=0.013)、临床T分期为T2b期和T2c期(P=0.031)以及NCCN危险分级为中危(P=0.003)的患者中,BT组的bRFS显著优于RP组。基于整个队列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P=0.004)和临床T分期≥T2b期(P<0.001)与bRFS显著降低相关。结论BT的临床无复发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与RP相当,bRFS优于RP。年龄≤70岁和临床T分期≥T2b期提示前列腺癌预后更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距离放疗分次间靶区和正常组织在形变配准(DIR)和简单累加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情况下,累积剂量的剂量学差异,分析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中,形变配准技术应用于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3例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病例,每个病例均进行了4次CT定位的近距离放疗。对每个病例的4次CT进行形变配准后,计算并统计靶区D90和膀胱、直肠、小肠、结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形变累积剂量,与简单累加DVH得到的累积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剂量差异与相似系数(DSC)的相关性。以此剂量差异(即形变配准造成的正常组织剩余剂量)作为限量,在最新一次的CT上重新做计划,分析此差异给靶区剂量提升带来的收益。结果经形变配准后,膀胱D2 cm3、D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2.47±1.92)、(2.82±2.73)Gy(t=-3.65、-2.93, P<0.05);直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2.05±1.61)、(1.51±1.58)、(3.21±2.50)Gy(t=-4.02、-3.02、-4.06, P<0.05);小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1.42±0.99)、(1.55±1.28)、(2.43±1.95)Gy(t=-3.52、-2.96、-3.06, P<0.05)。靶区D90、膀胱D0.1 cm3和结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和剂量差异相关性不明显(P>0.05)。利用形变配准可一定程度上提升靶区剂量,中位数为150 cGy。但形变配准精度有待提高。结论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分次间,仍建议采用简单剂量累加方法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累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