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采用美国产新型1007CC型心肺复苏器进行胸外按压,2组应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3组用单人人工心脏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对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患者心肺复苏率最高、2组较高,与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组心肺复苏时间较短,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脉压恢复更高,与2组、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各种原因的猝死、心梗等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胸外按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法与内固定法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指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法。观察并记录多项观察指标,并进行TAFS标准评分。结果TAFS评分中,治疗组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法治疗指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期短、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的过程中,实施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较优,其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2.5%),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发现,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同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改善其临床情况,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保守治疗,即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通过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3.3%(25/3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6.7%(17/30)(P<0.05);观察组软组织肿胀严重时间、腕关节侧屈活动范围、碗关节伸屈活动范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6例,其中15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治疗方案,21例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的手术治疗方案。在两种不同手术方案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与交锁髓内钉手术相差无几;进行外固定支架手术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交锁髓内钉愈合时间短,同时,其相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交锁髓内钉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对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锁托槽正畸治疗中对患者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正畸治疗的患者各40例,比较二者根吸收量和吸收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减数与否及治疗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牙根外吸收量为(1.42±0.41)mm,对照组牙根外吸收量为(1.22±0.25)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根外吸收0度25例、1度12例、2度2例和1度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牙根外吸收0度28例、1度10例、2度2例和3度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正畸治疗过程和传统托槽相比较,对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有增加趋势,而前者具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