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均有剖宫产史,经阴道彩超检查孕囊位于子宫瘢痕处,43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42例术后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其中1例介入栓塞治疗后,孕囊自行排出,未行清宫术;6例在彩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2例甲氨蝶呤药物化疗后再行清宫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子宫瘢痕处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1例证实子宫瘢痕处妊娠凋亡后直接行清宫术。结论剖宫产史及阴道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对子宫峡部前壁疤痕处妊娠诊断有较高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药物化学治疗后在彩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23例,将该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内住院治疗的无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ST段抬高情况以及冠心病相关因素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T段的各项阳性指标大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冠心病相关因素发生情况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能够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胸壁结核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经法,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壁结核患者围手期通过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治疗、护理及患者的自理康复,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可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预测应用于急性下壁心肌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观察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AIM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依据梗死区域划分为右侧冠状动脉(RCA)组(49例)与左侧回旋支动脉(LCX)组(13例),通过心电图检测分析两组梗死部位、图像关联和判断价值。结果RCA组下壁梗死率42.86%(21/49)与下壁+右室梗死率26.53%(13/49)高于LCX组,且LCX组下壁+后壁梗死率46.15%(6/13)与下壁+侧壁梗死率30.77%(4/13)高于RCA组(P<0.05);RCA组心电图在ST各段改变的检出率均比LCX组高(P<0.05);心电图在RCA组与LCX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的判断价值存在。结论心电图预测应用于急性下壁心肌的梗死相关动脉观察价值显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发在右侧冠状动脉,心电图检测显示不同的相关动脉梗死会引发心电图的表现差异,有临床普及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层厚度>3mm组比全层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层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