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线化疗方案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40例,9例未接受化疗,31例接受化疗,其中GEMOX方案13例、FOLFOX方案13例、卡培他滨单药2例吉西他滨单药3例。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化疗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1例化疗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146周期,中位化疗4周期(2-12周期)。GEMOX方案组获PR1例、SD10例、PD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4.6%;FOLFOX方案组获SD6例、PD7例,DCR为46.2%;单药组:卡培他滨获SD2例,吉西他滨获SD1例、PD2例,DCR为60.0%。31例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OS)为15.7月,9例未化疗患者中位OS为4.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MOX方案组中位OS为27.9月,FOLFOX方案组为15.2月,单药组为15.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GEMOX方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8月,FOLFOX方案组为4.0月,单药组为5.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及恶心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与晚期十二指肠癌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论GEMOX方案、FOLFOX方案、卡培他滨单药及吉西他滨单药线化疗均对晚期十二指肠癌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其中GEMOX方案可能有更好生存获益。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可能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因素,临床上可作参考。

  • 标签: 晚期十二指肠癌 一线化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探讨晚期胃癌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疗效安全性。方法84例晚期胃癌经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为9.6月,对照组为6.8月(P〈0.05);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为13.5月,对照组为11.6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晚期胃癌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胃肿瘤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维持化疗 疗效
  • 简介:张某,女,47岁,因“腰背部疼痛6年,双下肢麻木疼痛3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具体不详,3年前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尿频、尿急,无反射痛,无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无腹胀腹痛、胸部束带感,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近半年腰背部及双下肢疼痛加重,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查体:L1~S1棘突及椎旁压痛、叩击痛(+),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双侧臀部及腹股沟以下皮肤痛觉减退,马鞍区皮肤痛觉减退,左下肢肌力IV级,右侧膝腱反射(+),双侧跟腱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腰椎MRI示T12椎体下缘至S2水平椎管内占位,长T1混杂长T2信号,边界清楚,L1及L2椎体后缘骨质呈压迫性吸收,考虑室管膜瘤可能性大(图1a~d);腰椎CT示L1~3水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L1、L2椎体骨质破坏(图2a~f)。

  • 标签: 室管膜瘤 硬膜外肿瘤 脊椎肿瘤 硬膜 脊柱
  • 简介:我科于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伴骶骨翼骨折、脱位TileC3型骨盆骨折1例,随访半年,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车祸伤2h急诊入院。受伤机制:建筑物旁站立位被汽车挤压、上半身扭转受伤致腰-盆分离。入院情况:BP70/50mmHg,腰骶部及大腿皮下血肿,骨盆变形。右足屈伸肌力IV+级,右下肢其余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感觉正常。大小便失禁。CT:右侧L1~5横突骨折,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骨粉碎性骨折,其中右侧骶骨翼骨折、前脱位,双侧耻骨上下支等多处骨折(图1)。住院后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于ICU抗休克治疗,伤情稳定后于伤后第8天手术。

  • 标签: 骶骨 骨盆 骨折固定术 骨折
  • 简介:125Ⅰ粒子植入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治疗肿瘤新技术、新手段,通过125Ⅰ粒子发出持续、短距离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具有靶向治疗作用损伤轻、全身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已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并取得较佳临床效果。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其原发病灶行姑息性植入治疗,可达到减轻肿瘤负荷,消除局部症状,从而提高生存期生存质量作用。

  • 标签: 粒子植入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姑息治疗 护理
  • 简介:脑磁图作为种无创性记录大脑生物磁场新技术,能相对直接反映神经元活动状态:并且可将采集到脑磁信号分析结果重叠到MRI图像上,从而将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融合在起,这技术又称为磁源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MSI不仅能够准确提供癫痫灶及所需要功能区定位信息,而且可使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更好了解肿瘤与癫痫灶、肿瘤与功能区关系,以便在术前制定出合理有效手术计划。本文对脑磁图、MSI及其在脑肿瘤方面的应用做简单综述。

  • 标签: 脑磁图 磁源成像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bcl-2基因mRNA在乳腺癌预后中意义。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中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在乳腺癌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4,P=0.0033,P=0.0226)。腋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生存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05)。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2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最具价值指标是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此外,nm23基因mRNA、腋下淋巴结转移也是重要预后指标。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判断正确性。

  • 标签: Src基因 wtp53基因 MRNA 乳腺癌 基因表达 腋下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输血 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中优化鸡尾酒疗法(罗哌卡因配伍氨甲环酸切口周围局部注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THA患者80例,根据术中鸡尾酒疗法方案,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mg+氨甲环酸80ml混合溶液100ml)对照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mg+生理盐水80ml混合溶液100ml)。主要指标为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输血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次要指标为补救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及术后2周血栓发生事件。结果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试验组(24.3±9.9)g/L,对照组(24.1±1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试验组(737.4±399.0)ml,对照组(730.1±40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侧髋关节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试验组分别为(4.5±0.7)分、(1.7±0.5)分、(1.6±0.6)分、(1.2±0.4)分;对照组分别为(4.5±0.7)分、(1.5±0.5)分、(1.6±0.6)分、(1.1±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试验组为(2.5±0.6)天,对照组为(2.4±0.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1例输血,术后2周彩超检查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失血少、疼痛轻、康复快,术中优化鸡尾酒疗法虽然是安全,但其有效性尚需进研究证实。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康复 鸡尾酒疗法
  • 简介:背景表浅型基底细胞癌通常治疗手段并非外科手术,而多用药物局部治疗或光动力疗法,尽管大多认为光动力疗法疗效更好,但并未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本研究即对比光动力疗法与局部应用咪喹莫特及局部应用氟尿嘧啶对表浅型基底细胞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基底细胞癌 局部应用 氟尿嘧啶 咪喹莫特 表浅型
  • 简介:DBC1是近年来新发现种蛋白,属于小GTP酶类Rho家族非典型成员。最初因为在乳腺癌组织中杂合性缺失被鉴定出来。目前关于DBC1在乳腺癌上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该基因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其分子机制,基因表达情况。

  • 标签: DBC1 乳腺癌 SIRT1 ERΒ
  • 简介:生物治疗已成为胃癌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胃癌生物治疗临床研究发展迅猛。其中胃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化疗联合应用方案成为研究热点,胃癌基因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就胃癌生物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癌 分子靶向治疗 基因疗法 树突细胞 肿瘤治疗性疫苗 生物疗法
  • 简介: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颅内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传统药物观念限制,化疗在脑转移癌治疗中作用直未被重视。近年来随着些新药尝试观念改变,转移瘤化疗研究有了很大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化疗及化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化疗对敏感肿瘤引起脑转移有定疗效;对些化疗不敏感肿瘤,全脑放疗加化疗没有明确而有力生存期获益,但增加了患者反应率。目前缺少有关脑转移瘤化疗随机大样本对照研究,这也是今后脑转移瘤化疗研究方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也是今后治疗脑转移瘤热点

  • 标签: 脑转移瘤 化学治疗 化疗联合放射治疗
  • 简介: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疾病,是以颅后窝容积缩小、小脑扁桃体向下进入椎管腔为主要病理学特征先天性发育畸形。1891年奥地利病理学家Chiari首次详细介绍了菱脑畸形.定义脑积水、小脑扁桃体锥形楔状下疝,1896年补充报告14例并分为1、2型,认为是先天发育异常所致。1907年JuliusArnold补充为3、4型,并被命名为Amold-Chiarimalformation。本文对近年来Chiari畸形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CHIARI畸形 发病机制 手术方法
  • 简介:男性乳腺癌是发生在男性中种少见且特殊恶性肿瘤,在全部乳腺癌中占比小于1%。由于生理因素等差异,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癌。由于男性对自身患乳腺癌风险意识不高,导致男性乳腺癌患者不能及时诊断而常延误病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男性乳腺癌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概述,进步加强临床医生及患者对男性乳腺癌了解重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男性 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 预后 综述
  • 简介:胃神经鞘瘤是种罕见、发生于胃黏膜下肿瘤。它起源于胃壁神经丛雪旺氏细胞,发生率占全部胃肿瘤0.2%,胃间叶组织来源肿瘤6.3%,胃良性肿瘤4%。自1988年首次被Daimaru明确描述并被确诊为种单独类型肿瘤以来,至今文献报道共有约200例。

  • 标签: 胃神经鞘瘤 雪旺氏细胞 胃良性肿瘤 胃肿瘤 壁神经丛 组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