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就临床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分析运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任意选择我院接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92例,其中有46例患儿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加常规护理治疗为对比组,其余46例患儿行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加物理护理干预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要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中科学使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加物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间歇无氧运动后血清乳酸值对Ca2+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施以间歇无氧运动干预,然后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乳酸值和钙离子含量,分析间歇无氧运动中血乳酸值对骨骼肌胞浆钙稳态的影响。结果:短间歇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1小时,大鼠血乳酸值有升高的趋势,血清总钙变化幅度不明显,血清游离钙有下降的趋势;运动后24小时,血乳酸值有显著差异,血清总钙有明显差异,血清游离钙有极显著差异;运动后48小时,血乳酸值没有显著差异,血清总钙、血清游离钙的差异仍然存在;长间歇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间歇运动可使肌浆网和线粒体转运Ca2+能力下降,并使胞浆Ca2+聚积,进而导致骨骼肌疲劳。

  • 标签: 间歇性无氧运动 血清乳酸值 胞浆Ca22+ 骨骼肌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颅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18年8月12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基本常规护理措施加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来治疗,患者手术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3~5d。对照组采用基本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其中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有效地预防颅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 颅脑手术后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QCC活动,对本科室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制定有效的对策并积极落实,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的使用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使用率由改善前15.15%(5/33)提高至35.29%(12/34),患者满意度由87%提升到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圈内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管饲使用率,帮助间歇管饲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品管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性管饲
  • 简介:摘要:随着慢性病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非传统方法改善其心血管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首先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慢性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潜在益处和潜在风险,继而提出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建议,包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密切监测、配合其他治疗、采用个性化方案、加强教育和指导等,以此发挥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价值,保障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垂直斜视(DVD)眼直肌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分离垂直斜视的患者9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MRI连续冠状扫描观察和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分组:A组为双眼对称DVD组,B组为非对称DVD组,C组为健康志愿者组。将A组分为主视眼(A-D)和非主视眼(A-nD),B组分为显著DVD眼(B-s)和非显著DVD眼(B-m)进行分析,分别与C组眼4条直肌和上斜肌体积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5例(10只眼),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2±4)岁;B组患者4例(8只眼),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8)岁;C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5±6)岁;3组间年龄(F=0.45,P=0.648)和性别(χ2=0.78;P=0.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内直肌=0.52,F直肌=0.62,F上直肌=0.72,F下直肌=1.16;均P>0.05)。眼肌4条直肌中,A组和B组内直肌[A-D、A-nD、B-s、B-m分别为(562.8±64.4)、(560.6±53.2)、(557.0±48.7)、(551.5±45.8)mm3]、直肌[A-D、A-nD、B-s、B-m分别为(519.8±44.5)、(511.0±49.4)、(501.0±35.6)、(498.3±45.3)mm3]和上直肌[A-D、A-nD、B-s、B-m分别为(472.8±66.9)、(449.4±41.7)、(433.0±60.8)、(412.5±54.5)mm3]体积均大于C组[内直肌:(423.3±51.9)mm3,直肌:(439.7±35.3)mm3,上直肌:(328.1±3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B-m下直肌体积与C组相比[A-D、B-m和C组分别为(453.8±46.8)、(463.0±16.6)和(380.4±5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称和非对称DVD患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基本正常,但内直肌、直肌和上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而对称DVD主视眼和非对称DVD非显著DVD眼下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

  • 标签: 斜视 动眼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血液透析(IHD)两种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治疗的39例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IHD治疗,观察组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HR、Scr下降程度大(P<0.05)。治疗后对照组存活率为68.42%(13/19),观察组存活率为85%(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相比,连续肾脏替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内分泌治疗与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采用间歇内分泌治疗和29例采用持续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发生激素非依赖或疾病进展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进展至终点时间,生活质量评价以量表EORTCQLQC30及子量表QLQPR25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持续内分泌治疗组平均治疗期20.4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5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第一周期,平均治疗9.7个月,间歇8.7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为0.026ng/ml。间歇内分泌治疗组平均进展时间为26.6个月,持续内分泌治疗组为22.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症状等方面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间歇内分泌治疗对比持续治疗在延迟疾病进展至激素非依赖时间上没有益处,但能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在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两组比较无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癌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回顾性地将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情况下所使用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间歇血液透析疗法(IHD)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方法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04例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归入c组(43例)和I组(61例)中,其中c组患者均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进行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I组患者均采用间歇血液透析疗法接受治疗。经治疗12个月后,观察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等指标以及最终存活率。结果根据各类临床资料显示,c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BUN降至(19.32±4.54)mmol/L,Scr降至(410.37±138.41)μmol/L,Ccr升至(23.78±10.96)μmol/L,P〈0.05;I组患者BUN降至(26.03±3.59)mmol/L,Scr降至(423.41±152.84)μmol/L,Ccr升至(14.82±8.36)vmol/L,P〈0.05;随访调查对象存活率为c组88.4%、I组51.6%。结论治疗重症急性型肾功能衰竭,CRRT不仅效果好,且存活率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IHD。

  • 标签: 重症急性型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 尿素氮 血清肌酐 内生肌酐
  • 简介:目的评价晚期卵巢上皮癌(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患者实施间歇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中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病灶变化对初次术后化疗疗效判断及评价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高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AEOC患者,均行IDS。按与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变化程度分为Ⅰ组(24例)、Ⅱ组(20例)及Ⅲ组(8例)。随访14~106个月,比较3组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及疾病未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3组残余病灶评价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检查评价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PFS、OS均优于Ⅱ、Ⅲ合并组。Ⅰ组与Ⅱ、Ⅲ合并组化疗中位总疗程数≥8次者的PFS及OS优于〈8次者。结论AEOC患者在IDS中与初次手术残余病灶的变化能对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初步判断并评价预后,可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残余病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透析中间歇运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医院治疗的4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间歇运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析中,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间歇运动,可有效的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运动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选取72例单纯肥胖青少年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纯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两组持续训练6月。结果:观察组减肥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减肥效果更好。

  • 标签: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有氧运动 减肥效果 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采用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研究。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70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续将其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对其采取间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对其采取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本文观察组中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下,取得了更好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以上,显著优于本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来说,实施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 标签: 连续性肾脏 间歇性血液透析 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间歇斜视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大于1.5岁),其眼位矫正术后眼位正位的机率越大,治愈的机会更大,所以建议发现双眼视功能损害时早期即可进行手术矫正,以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达到美观和功能恢复的双重目标。

  • 标签: 外斜视 视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单眼严重白内障合并斜视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03/2012-12单眼严重白内障合并斜视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资料45例。术前44例较差眼视力均〈0.05,1例2岁患儿无法配合视力检查。随诊观察术后6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斜视度、双眼单视功能及复视情况。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例中有1例患儿2岁,无法配合视力及复视检查,眼底正常;另1例患儿术后无同时知觉,无复视。5例不明原因中青年单眼白内障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视力〉0.6,眼底正常,术后眼位正,有双眼单视;2例患者术后视力为指数,眼底有异常,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变化,无同时知觉,无复视。3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中,有31例患者术后有双眼单视;3例患者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差异,无同时知觉,无复视;3例患者术后斜视度与术前无差异,有复视,6mo内复视均自行消除;1例患者斜10o,术后出现复视,且6mo内无改善,可用12?矫正,建议戴镜治疗。结论:单眼严重视力障碍合并斜视的成年患者多数术后可自行纠正眼位,获得一定的双眼单视功能。

  • 标签: 白内障 外斜视 双眼单视 复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的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7岁以上共同性斜视患者共90例,将所有病例分两组,组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同视机训练,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观察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眼位情况。结果经同视机训练后比较两组患者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的人数,训练组与非训练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具备I、Ⅱ、Ⅲ级视功能人数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过矫或欠矫率明显下降。结论7岁以上的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实施同视机训练,可使部分患者单视功能恢复且眼位回退明显减少。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矫正术后 双眼单视 眼位
  • 作者: 谢煜 潘卫宇 卢颖 张红梅 杜世正 张俊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 450000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研究中心,郑州 450000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0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涉及充气加压装置(PCD)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有效和安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检索PCD与其他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相比较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过程,采用AMSTAR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8篇中文研究、7篇英文研究。其中11篇发表在2012年之后,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3篇研究满足AMSTAR的11个评价条目,其他研究均在不同方面存在缺陷。中等质量的证据显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VTE有效,联合药物预防可降低单独使用药物预防引起的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IPC用于VTE预防时,应按照目前的临床指南使用。目前指导选择特定设备或设备类型的证据基础是有限的。结论IPC在预防VTE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的论证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Meta分析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血栓预防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