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制高点和当时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李达系统地回答了宗教的起源、根源、本质、作用、演变、消亡等问题,在"人类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的大视野中回答"宗教向何处去"。李达观察宗教的大视野、研究宗教的新方法,到现在都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李达 宗教 影响
  • 简介: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宗教运动,这一反宗教运动的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的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的,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的反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的错误,其造成的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标签: 反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社会主义与宗教
  • 简介:列宁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宗教》《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和《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列宁的宗教思想。这三篇文章分别侧重于从社会主义和宗教、工人政党和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阐述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的问题,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尤其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 标签: 宗教 社会主义 工人政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宗教这种历史文化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或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憧憬希望田野的宗教情怀;惟其初始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歧异,才决定了这种神圣而超越的终极情怀在具体的'文化遗传'中,分别被安置成了内在的道德情操与外在的宗教救赎两途。农耕生活产生了'天道自然'的宗教情怀,游牧或商业航海生活则产生了'神创世界'的宗教情怀。

  • 标签: 宗教情怀 生活方式 “天道自然” “神创世界”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传入英国首先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底层历史观下将英国近代历史与革命诠释为英国自由时代的开始,把宗教纳入英国人对自由追求的范畴来讨论。于是,宗教斗争成了近代英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最生动表现。这种认识前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研究提供了广袤的领地。在对宗教的重新检审下,英国马克思主义将宗教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个体的宗教意识及其社会意义上,既给予宗教意识相对独立性,又将其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英国马克思主义这种开放式的宗教研究角度不仅让他们在宗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将新教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融合,树立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的成功典范。

  • 标签: 英国马克思主义 新教主义 平等理念 社会意义 底层历史观
  • 简介:《论犹太人问题》在政治国家确立、市民社会解放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与基督教超越尘世的性质一致,政治国家超越于市民社会之上,实现了作为抽象的普遍性的基督教精神,并使现实的个人提升为抽象的类存在即公民。马克思认为,与此相反,自私自利的犹太教精神在失去了普遍性的市民社会中得到实现,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沦为缺陷定在的私人则成为犹太人。市民社会作为犹太精神的实现,只有在基督教世界,即实现了基督教的政治国家中才能得到实现,因为基督教、政治国家的实质是抽象的普遍性即二重性:普遍性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并成为抽象,使现实变成缺乏自身普遍性的缺陷定在,同时作为一种现存的东西与缺陷性定在相并列,在现实生活和个体身上完成二重性。扬弃宗教的根本,是扬弃二重性。

  • 标签: 宗教批判 二重性 抽象的普遍性 缺陷性定在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在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农奴制的藏族聚居区,实现了和平解放,领导并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主改革,成功地解决了藏区一系列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其中,党对藏区宗教问题的处理,创造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妥善地解决国内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先例,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这一集中了党在藏区宗教工作中的集体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吸取的经验主要是:

  • 标签: 宗教工作 宗教问题 无产阶级执政党 先例 民主改革 历史经验
  • 简介:勃列日涅夫主政以后,苏联重新定位了社会发展阶段,对赫鲁晓夫时期的内外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在宗教管理方面,苏联党和政府通过调整宗教管理机构,制定新的宗教管理法规,重申信仰自由原则,以及鼓励宗教组织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神学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使得赫鲁晓夫时期紧张的政教关系趋于缓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苏联 宗教 社会主义 信仰自由
  • 简介:马克思宣告宗教批判已经终结,继而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即转向对现实的批判。本文旨在探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一以贯之地推进其宗教批判思路,分别从三个层面考察宗教批判“道成肉身”转化成了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由此揭开资本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的神秘面纱。以宗教批判为线索来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和其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教之关系所作出的批判性反驳,此外,对于研究改革开放视域下中国社会意识变迁之哲学基础亦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宗教批判 拜物教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