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说来就有这么奇怪。戏曲这门艺术只要你一旦爱上了它,你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戏迷们只要有戏看,饭可以不吃,觉也可以不睡,有多少要紧事也都要先搁一搁,要为看戏让路。我经常看到一些戏迷,听到锣鼓一响,胡琴一拉,就身不由己随声寻觅,以听到、看到或参与其中为乐事。我虽未达到如此程度,但是当听完一段优美的戏曲演唱或看完一场好戏,心中总是乐不可支,长时间地陶醉在一种难于言传的氛围里。那种快乐的享受几乎没有其他赏心乐事能够代替。大抵戏迷们之所以迷上戏曲,多是从幼年开始。我这个戏迷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家住在山东省城济南的大明湖畔。就在滨湖的那

  • 标签: 完一 许仙 年轻的朋友 妄加评论 月朗星稀 阳友鹤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西藏,对于中国内地的人们来说,是陌生而神秘得近于认知为零,遥远而高峻得近于天国神界的所在。当时我身在北京,毕业于我国最高戏剧学府。这样一位汉族青年知识者,为何放弃在内地大都市工作的机会,自愿报名人藏工作,并进而与藏戏终生结缘呢?

  • 标签: 结缘 藏戏 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内地 戏剧学 知识者
  • 简介:所谓对历史的偏离即对确定无疑的历史“本事”加以艺术转换,创造出富于感染力,迷离神秘的审美情境,以“更新人类的记忆”。质言之,这种以“打乱”,“戏拟”与“假定”的陌生化程度对历史本身的偏离,其目的正在于“重构历史”。这所重构的历史是以假定的时间,脱离常态的人物而构建的审美时空,因而,它具有‘诗的现实性”。而这“诗的现实性”与摹仿论,反映论意义上的逼真的“现实”,概括的“典型”和形象的“思维”论是相反对的。

  • 标签: 偏离 陌生化 重构历史 问题反思
  • 简介:碑学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于碑学的界定、审美及其具体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已多,但关于碑学笔法理论的探讨却多局限于如涩笔、中锋、裹绞等某一个点的衍说,有的甚至批评碑派书家不懂笔法。其实,对碑学笔法理论的误解往往是由于批评者多以帖学的立场去审视碑学的笔法理论。清代以包世臣为核心的碑学家有意无意地建构了有别于帖学、体现出新的审美原则的碑学笔法系统,这些理论不仅是碑学建构的理论基点,而且使理论落实为具体的实践,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标志着碑学内涵的最终生成。在笔法理论的建构中,碑学家确立了自己的笔法原则和系统:用逆是为藏锋,藏锋方能中锋行笔,行笔时既要疾中有涩,以得雄厚自然,又要行中有留,留中有行,以绝呆板、轻滑。要得厚重,故铺毫而行,万毫齐力而得中实之妙,避免空怯。因铺毫易散锋,故而裹笔以得势。这些笔法原则与篆隶和北碑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 标签: 碑学 笔法理论 古法追认 体系建构
  • 简介: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除了包含戏剧本身的层面之外,还有其政治的层面。布莱希特的巨大影响正是来自于该理论鲜明的激进政治色彩。本文认为,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建立在阶级功利主义艺术观之上。他将共鸣戏剧看成是资产阶级戏剧,而将陌生化戏剧看成是无产阶级戏剧。其焦点是将共鸣与永恒化、将陌生化与历史化联系起来,从而将陌生化戏剧的开放性、可修改性看成是它具有社会批判功能的表现。因此,布莱希特的戏剧观最终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第二自然”意识形态的批判,乃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非常具有典型性的政治辩护。

  • 标签: 陌生化戏剧 共鸣戏剧 永恒化 历史化 “第二自然” 意识形态
  • 简介:美剧《生活大爆炸》的成功,正在于它敢于尝试另类题材,在于其将日常生活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斌企鹅悉心地将所有这些陌生元素融入到生活中。这种陌生化与生活化的碰撞,正是本剧的核心艺术特色。

  • 标签: 生活大爆炸 情景喜剧 陌生化 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