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姬松茸多糖(Agaricusblazeipolysaccharides,ABP)的抗过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IgE诱导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法测定姬松茸多糖在体内对肥大细胞影响。体外实验观察姬松茸多糖对IgE诱导组胺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p38MAPK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显示,姬松茸多糖高(400mg/kg)、中(200mg/kg)剂量明显抑制大鼠PCA。姬松茸多糖高(100μg/L)、中(50μg/L)剂量了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的释放、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以及p38MAPK、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论:姬松茸多糖抗过敏作用部分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叶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叶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叶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叶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简介:目的:对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该类化学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溶剂提取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HPLC-DAD方法对其中3个黄酮类化学成分和3个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各因素对黄酮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各因素对酚酸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通过HPLC-DAD分析其中6个资源性化学成分的评价结果及方差,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流程简单,提取率高,可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附子炮制品对四逆汤药效、毒性成分控制及药效学的影响,揭示国家药品标准中使用淡附片炮制品的科学性。方法:取生附片、淡附片、白附片、黑顺片、炮附片分别制备成四逆汤1、2、3、4、5,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四逆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甘草酸、甘草苷和6-姜辣素的含量;采用小鼠急性抗脑缺氧模型,以喘气次数和喘息时间为药效指标,对比不同四逆汤的药效学差异。结果:不同附子炮制品制备的四逆汤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排列顺序为四逆汤4〉四逆汤2〉四逆汤1〉四逆汤5〉四逆汤3;双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排列顺序为四逆汤5〉四逆汤1〉四逆汤3〉四逆汤4〉四逆汤2;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总含量排列顺序为四逆汤3〉四逆汤5〉四逆汤1〉四逆汤4〉四逆汤2;6-姜辣素的含量排列顺序为四逆汤1〉四逆汤4〉四逆汤3〉四逆汤5〉四逆汤2;且不同附子炮制品制备的四逆汤中,只有四逆汤2(淡附片)对喘气次数和喘息时间的影响均具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脑缺氧保护作用。结论: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初步揭示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明确规定四逆汤方中使用淡附片炮制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