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时段内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儿共400例,均施行B超诊断,再开展临床辅助治疗,评估检出率和治疗效果。结果:400例患儿中,B超声像图符合率为100.00%;经灌肠复位治疗后,一次复位成功率为85.00%、复灌后成功率为13.50%、手术治疗率为1.50%。结论:针对小儿肠套叠患儿,B超诊断呈现安全性高、精确性高的优势,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诊断 小儿肠套叠 检出率 治疗效果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2020年11月到2022年5月收治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共计有10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基础组(常规护理)和特殊组(综合护理),每组50例,对照护理结果。结果:特殊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基础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基础组高(P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的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与疱疹消退时间,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与疱疹消退时间高于观察组,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的方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康复,使用非常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 小儿手足口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联合使用酮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0例参与分析,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酮康唑治疗,研究组酮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每组35例,分析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酮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保障患者角膜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酮康唑 两性霉素B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效果。方法:观察4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20例,分别采取宫炎平胶囊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评估两组HPV转阴率以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发现,观察组HPV转移率较对照组的高[75.00%>40.0%](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2恶心呕吐、1例阴道红肿、3例皮肤瘙痒,组间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0<30.00%](P<0.05)。结论:指导宫颈HPV感染患者展开为期3个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可有效促使HPV转阴,且用药期间无阴道红肿、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药效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方法的相关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2022年1月份到2022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并且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每组患者各50例。对于对照组的50名产妇来讲,采取传统的羊肠线间断或者是连续缝合会阴各层、利用丝线缝合产妇的会阴皮肤,在4~5天内进行拆线处理。对于实验组的50名产妇来讲,则采取吸收线连接缝合的方法,缝合产妇的会阴各层,并且在皮肤缝合的过程中也采取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法,对于实验组的50名产妇不需要进行拆线处理。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伤口的缝合耗时量、会阴伤口的感染概率、患者的伤口出血量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产妇进行会阴侧切伤口缝合的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羊肠线缝合方法,通过采取皮内缝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产妇的缝合时间,并且还能够帮助产妇减少会阴伤口的出血量、减少产妇的会阴伤口感染概率。所以会阴侧切伤口采取皮内缝合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会阴 侧切 伤口 缝合 技术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右食指被机器压断后3h入院。专科所见:右食指甲根部以远指体完全离断,创面呈斜形。创缘不齐,皮肤挫伤较重,创面内可见神经、血管抽出约0.3cm。离断指体完整。入院诊断:右食指末节完全离断。急诊在指根麻醉下拟行右食指原位缝合术,术中将创面内组织修剪整齐,咬骨钳将骨折端碎骨咬除并挫平,克氏针将近端骨折端钻3个小孔。

  • 标签: 原位缝合 断指 创缘不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优点以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使用改良缝合方法225例,其中上腹部手术120例,下腹部手术105例,急诊手术56例。结果225例病例中其中5例患者由于肥胖出现脂肪液化,另外4例患者由于急诊手术,腹腔感染重,出现切口感染导致切口裂开,二期缝合后愈合。其余均为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缝合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后脂肪液化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在基层医院中使用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 标签: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比较心导管术拔鞘管后,采用经皮血管缝合器(Perclse)止血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1182例患者在心导管术后,分为血管缝合组(共588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290例,介入治疗298例)和手法压迫组(共594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3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294例),分别应用Perclose止血和手法压迫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血管缝合组和手法压迫组比较,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erclose实施成功率95.30%。结论心导管术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缩短了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 标签: 心脏导管插入术 止血 手术 外科缝合器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面部外伤的治疗过程之中使用美容缝合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治疗的儿童面部外伤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治疗方式是传统的修复技术路径,研究组患儿治疗方式是美容缝合技术,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的评分、手术时间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儿童面部外伤的治疗过程之中使用美容缝合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患儿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美容缝合技术 传统的修复技术路径 儿童面部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子宫缝合方式对子宫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60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观察组采用双层缝合技术。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子宫切口闭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等级、观察子宫憩室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子宫憩室容积、残余肌层厚度、相邻肌层厚度。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切口闭合用时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憩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子宫憩室容积、残余肌层厚度、相邻肌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层缝合方式可降低子宫憩室的发生率,对于剖宫产闭合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选择,可在熟练双层缝合方式的前期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憩室 缝合技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和观察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面部外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修复组,每组患者60例。修复组采取整形外科缝合技术,配合积极治疗对策,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患者一些治疗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其治疗后创面的愈合效果等。结果:经过差异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修复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短,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修复面部创伤具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时间段,出血量较少,且降低手术危险率,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程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形外科 缝合技术 面部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经期、经量均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组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子宫憩室,但无显著性血管增生或出血点,子宫内膜生长良好,对照组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瘢痕憩室,但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操作稍困难,手术时间长,术中膀胱损伤风险大,但近、远期疗效确切。

  • 标签: 宫腔镜电切 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子宫瘢痕憩室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T-Fix、MM-Ⅱ缝合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 标签: 半月板 胫骨 膝损伤 关节镜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8年7月,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年龄2天~12岁(新生儿7例,婴幼儿3例,少儿3例)。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7例,环状胰腺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SMAS)3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1例。结果除1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在小切口辅助下进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外,5例十二指肠隔膜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切除隔膜后完成横行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闭锁和2例环状胰腺成功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3例SMAS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97.0±18.2)min(75~180min),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2~5d开始进食,7~9d恢复正常饮食。出院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11例获随访6个月~4年,其中8例随访〉1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效果可靠,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为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吻合 缝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四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者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以及胆道镜领域设备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成为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 [1],不过传统上的切开术后要留置 T管,这就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创伤及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我院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之后 [2],为了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在切开取石后对患者进行一期缝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其中男 17例,女 13例,患者年龄 32~ 67岁,平均 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行 4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并且胆总管直径 >1.0 cm,确认患者胆道的下端通畅,无括约肌病变,同时胆总管内壁没有显著糜烂以及水肿等炎症表现,排除结石复发以及有胆道手术病史患者 [3]。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的 B超、 X线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必要时行 CT胆管造影或者 MRI胆管造影等方面的检查。患者于术前 2 h静脉应用抗生素以作预防。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切开的胆总管置入 T 管后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注水试验证实无胆漏, 切除胆囊并于右锁骨中线 Trocar孔处引出 T管,冲洗腹腔,温氏孔旁放置引流管经腋前线 Trocar孔处引出 [4]。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四孔法操作(封三图 7),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解剖、显露胆囊三角后,予游离、夹闭、离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管,近端夹闭,但不离断,助手牵拉胆囊底至前上方以显露胆总管,于距十二指肠上缘约 1~ 2 cm[5],避开左右肝管汇合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 1.0~ 1.5 cm,切口附近的结石 [6]可通过钝头钳轻轻挤压胆总管将其推出胆总管,或借助胆道镜经此开口插入,探查整个胆道,明确结石数目、位置,通过网篮、盐水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后胆道镜向胆总管下方及上方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探查,证实结石已取尽、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残留、胆道远端通畅、 Vater 壶腹无狭窄、观察 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 [7],即行一期胆道缝合。用可吸收缝线在腔镜下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切口。检查无胆漏,再常规切除胆囊,严密止血后吸尽腹腔残留液体,并常规于胆总管旁置引流管 1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