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变时性的相关性。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变时性指标,包括rHR和HRR,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变时性指标差异。评价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变时性指标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2例冠心病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变时性指标r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与心脏变时性指标rHR及HRR均呈负相关(r=-0.34,-0.40,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脏变时性指标rHR和HRR密切相关,对于评价冠心病心脏功能的改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流行趋势,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诊断为CHD的患儿共241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CHD的每年检出率,构成类型和各年龄段构成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CHD检出率分别为19.42%、34.99%和45.59%,呈现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P=0.018,0.107)。统计分析表明CHD的主要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占37.31%、30.97%和13.71%,居前三位。各年龄段间比较发现1岁以下各类型CHD占比均最高,1岁以上的各类型CHD患病率呈逐渐降低趋势;〈4岁的CHD患儿占CHD患儿的7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8,P=0.011],先兆流产史、父亲吸烟史和孕期室内装修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48~7.151,P〈0.05或〈0.01]。结论:近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定期检查,针对父母情况和环境因素提早进行干预,可达到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目的。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HD)的Doppler超声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500型多功能超声心动图78例高血压病H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轻度HD组:以E/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流速)<1.S/D(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大流速)>1为多,占74.3%;中度HD组:以1<E/A<2.S/D<1为多,占70.8%;重度HD组:以E/A≥2,S/D<1为多,占80%。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并存时,E/A、S/D比值的变化规律与高血压病不同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似。结论:测定高血压病患者的E/A、S/D对于评价其心功能、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感到满意。
简介: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1V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人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及施行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90例。将上述9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护理组45例和中西医护理组45例。西医护理组给予单纯西医护理,中西医护理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比较①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②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①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②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③干预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中西医护理组较之西医护理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及施行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对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5例,分为缺血后适应组(适应组)及对照组,均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照组行常规PCI。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测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适应组术后肌酸激酶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升高[(65.2±6.7)ml/m^2与(70.4±6.3)ml/m^2,P〈O.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升高1(31.4±3.2)ml/m^2与(35.5±3.5)ml/m^2,P〈0.051,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0.52±0.03与0.49±0.02,P〈0.05);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减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体征,对梗死后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血清高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体检人员392例分成对照组、边缘高TC组、边缘高TG组,高TC组、高TG组、TC、TG均升高组(TC、TG均升高),运用美国Ba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PLT、MPV,美国Chrono-logAggroMeter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免疫比浊法测PAgT,诱导剂分别为二磷酸腺苷(ADP)0.5umol/L、2.0umol/L,肾上腺素(Adr)2.78umol/L、5.56umol/L,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各实验组MP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各实验组PAg-TADP0.5、PAgTAdr2.78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AgTADP2.0、PAgTAdr5.5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各实验组PLT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区别(P〉0.05);MPV、PAgTADP0.5、PAgTAdr2.78与TC、TG含量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MPV与PAgTADP0.5、PAgTAdr2.78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监测血小板计数、MPV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心脑血管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方法: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4h,观察脑与肺病理改变,以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结果:脑缺血组光镜下观察可见右侧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缺氧变性;肺泡隔增宽及中性粒细胞渗入。电镜下观察脑缺血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板层体数量相对减少,结构破坏。脑缺血组血浆ET-1(185.87±32.16pg/ml)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呈增高趋势(38.11±10.0pg/ml)。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肺脏病理改变,血浆ET-1含量明显增高。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疾病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骨折患者40例(ISS评分≥16分)开展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兔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准确测定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与健康.6-愿者血清IL-6、TNF值,观察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结果严重多发骨折患者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IL-6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2d、手术当天(骨折第6d)、术后第2d(骨折第8d)TNF值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IL-6、TNF值呈现为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第2d患者IL-6、TNF值均开始升高,在手术当天(骨折第6d)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结论骨折及手术创伤均可致患者体内IL-6、TNF升高,通过血清IL-6、TNF水平监测,可为严重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感染控制等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