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及现状,以期为全省鼠疫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 - 2020年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栖鼠和野栖鼠密度,鼠种、蚤种检出及分布情况,宿主动物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 - 2020年浙江省年均家栖鼠密度为3.99%,高于年均家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06、2007、2008、2009、2019、2020年;年均野栖鼠密度为4.52%,高于年均野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13、2016、2017、2018、2019、2020年。2006 - 2020年共捕获173 432只鼠形动物,隶属3目5科12属17种;在鼠种构成中,褐家鼠最多,占32.15%(55 765/173 432)。共检鼠107 736只,染蚤鼠数为3 885只,染蚤率为3.61%;获蚤数为9 039匹,蚤指数为0.083 9。浙江省各监测点共检测血清学样品172 235份,检出阳性样品10份,分别为黑线姬鼠7份、臭鼩鼱2份和褐家鼠1份,滴度范围为1 ∶ 40 ~ 1 ∶ 320;共培养鼠肝、脾脏器163 618份,均未分离到鼠疫菌。结论浙江省连续多年检出阳性宿主动物,仍需进一步规范鼠疫监测,做好防复燃和输入疫情的应急准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儿童和孕妇食用盐碘和尿碘含量,评价碘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 - 12月,在云南省的16个州(市),每个州(市)抽取1个县(市),每个县(市)抽取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在每个村(居委会)的小学各抽取20名8 ~ 10岁非寄宿儿童(男、女均衡),采集儿童家中食用盐盐样、尿样,每个县(市)共调查80名儿童;在所抽取的2个乡(镇、街道)各抽取20名孕妇,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尿样,每个县(市)共调查40名孕妇。分别进行盐碘、尿碘含量测定。结果在云南省的16个县(市),共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2 009份、尿样2 041份(儿童1 375份、孕妇666份)。其中,盐碘中位数为26.0 mg/kg,碘盐覆盖率为100.0%(2 009/2 009),碘盐合格率为98.7%(1 982/2 00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7%(1 982/2 009),各县(市)间重点人群盐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58.98,P < 0.01)。8 ~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8.5 μg/L,不同年龄儿童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9.45,P < 0.01),不同性别儿童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1.43,P > 0.05)。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41.9 μg/L,< 150 μg/L的占52.1%(347/666),各县(市)间孕妇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88.32,P < 0.01)。结论云南省重点人群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碘盐供应良好;8 ~ 10岁儿童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100 ~ 199 μg/L),孕妇碘营养处于碘缺乏状态( < 150 μg/L)。建议加强重点人群碘缺乏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做到科学补碘。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变化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3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区)选择监测点7 ~ 12或7 ~ 16岁儿童作为对象,收集其2004 - 2018年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流行趋势。结果2004 - 2018年,甘肃省临床累计检查儿童97 190人,X线累计检查94 180人,检出临床阳性病例428人,检出率为0.44%;X线阳性病例649人,检出率为0.69%;干骺端阳性病例435人,检出率为0.46%;骨端阳性病例214人,检出率为0.23%。临床阳性检出率2004年最高(7.17%,58/809),其次为2007年(4.60%,51/1 109)和2005年(4.48%,187/4 173),其余年份检出率均< 3%;X线阳性检出率2004年最高(9.59%,58/605),其次为2005年(5.10%,213/4 173)、2008年(3.66%,45/1 228)和2006年(3.04%,125/4 107),其余年份检出率均< 3%。结论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阳性检出率和X线阳性检出率均为迅速下降后维持低位波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6年中国肝癌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结合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的具体变化趋势探究与肝癌发病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肝癌发病资料,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发病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变化趋势[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衡量],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05-2016年≥20岁人群肝癌发病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及队列效应。利用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的乙肝发病资料研究乙肝流行变化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究与肝癌发病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2005-2016年中国肝癌粗发病率以2009年为界,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肝癌发病世标率从19.11/10万降至17.74/10万(AAPC=-0.5%,95%CI:-1.3%~0.3%,P=0.240),男性肝癌发病率下降趋势显著(AAPC=-1.0%,95%CI:-1.5%~-0.5%,P=0.001),女性肝癌发病率在2005-2010年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7%,95%CI:-0.1%~3.4%,P=0.059],在2010-2016年呈显著下降趋势(APC=-1.6%,95%CI:-2.3%~-1.0%,P=0.001)。2005-2016年城市地区(AAPC=-0.3%,95%CI:-0.8%~0.3%,P=0.316)和农村地区(AAPC=-3.9%,95%CI:-4.4%~-3.3%,P<0.001)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国人群肝癌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效应呈上升趋势,时期效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队列效应呈下降趋势。2009-2016年乙肝与肝癌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5%CI:0.01~0.94,P=0.048)。结论2005-2016年中国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年龄效应对肝癌发病风险的影响较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肝癌依然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线就医选择的偏好,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好大夫在线平台的在线就医病例和在线就医订单数据,将就医原因、疾病级别、问诊类型、就医时间、患者所在区域、就医价格纳入对患者在线就医选择偏好的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对共纳入在线就医病例4 122.86万人次和在线就医订单2 668.32万条。在线就医的疾病主要为常见病,且不同年份疾病级别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份患者在线就医订单中问诊形式的占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在线就医时间集中在每天的8时至22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每万人口在线就医人次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线就医价格区间集中在1~100元。结论我国患者在线就医疾病以常见病为主,就医时间和价格区间相对稳定,东部地区的在线就医人次高于中、西部地区。在线就医平台未来应重点开发互联网慢性病诊疗项目,提高在线就医服务的响应性,建立科学的医生调度排班制度,缩小互联网医疗的区域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8岁居民的血糖检测情况,为健康中国行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血糖检测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及腰围等信息;采集所有个体的空腹静脉血测定FPG,自报无糖尿病病史者测定服糖后2 h血糖。完成调查且相关信息完整的177 9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果进行复杂加权后,比较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血糖检测率。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新检出血糖升高的居民12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32.0%(95%CI:30.5%~33.5%)、39.5%(95%CI:37.4%~41.6%)、43.8%(95%CI:41.0%~46.4%),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为89.6%(95%CI:88.4%~90.8%),女性高于男性,西部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人群中未患、患1、2、≥3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人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19.6%(95%CI:18.4%~20.7%)、41.8%(95%CI:40.1%~43.5%)、58.9%(95%CI:57.0%~60.7%)、71.9%(95%CI:69.0%~74.9%),血糖检测率随共病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1);未患、患1、2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检测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3种主要慢性病的居民血糖检测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其他分组血糖检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成年居民检测血糖的行为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糖,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血压检测情况,为高血压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8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有效样本量为184 509名,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主要慢性病与血压检测情况等信息,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由实验室检测获得。本研究剔除关键变量的异常和缺失数据后,共纳入170 551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经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和患其他疾病人群的血压检测率和检测时间分布情况。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性检验。结果我国成年居民中,正常血压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新检出高血压的人群3个月内检测过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4.4%、50.4%和52.6%,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均P<0.05),城市高于农村(均P<0.05),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均P<0.001);3个人群中从未测过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7.6%、24.2%、23.5%。已诊断高血压人群在7 d内检测过血压的比例为44.0%,城市为51.4%,高于农村的37.7%(P<0.001),检测过血压的比例随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和BMI增长而上升(均P<0.001)。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定期自我检测血压的行为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性和农村地区。应加强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重点提高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的血压检测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压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进行分析,采用R 4.1.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结果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90.51/10万,比2020年下降了43.29%,比2017-2019年的年均发病率下降了71.45%。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梅毒。从传播途径来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0.15%(31 898/63 601)。从病原体来看,以病毒类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9.63%(25 259/42 356)。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率由2017-2019年的年均16.47%(36 289/220 371)提高至2021年的35.36%(22 490/63 601),其中寄生虫类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83.33%。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为平谷区、密云区和丰台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以延庆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大兴区为主。结论2021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有所上升,不同病种间实验室诊断率差异性较大,有必要提高病例实验室诊断率。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呈不同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应有所侧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于分析广东省2016-2020年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采用动态几何数列平均法和圆形分布法揭示流行规律。结果2016-202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356 748例,报告发病率从71.82/10万下降至50.40/10万(趋势χ2=6 905.57,P<0.001),年均递降率为8.47%。圆形分布法推测每年发病高峰为5月4-5日(Z=1 176.96,P<0.05),高发月份为5月。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低依次为粤东地区(72.15/10万)、粤北地区(68.14/10万)、粤西地区(65.31/10万)和珠三角地区(60.05/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除东莞市以外,其他城市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0.00),粤东(-10.90%)和粤北地区(-10.63%)下降速度快于广东省平均水平(-8.47%)。男女性别比为2.63∶1(258 562∶98 186),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88.37/10万)高于女性(36.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01)。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呈增长态势(趋势χ2=123 849.44,P<0.001),≥65岁年龄组最高(164.54/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5~14岁和15~2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5%和3.60%。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而儿童、青少年等有上升趋势,应强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主动筛查,还需持续关注男性、低收入群体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着力做好冬、春季节结核病综合防控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科学补碘、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武汉市13个行政区,每个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及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含量。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尿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按照不同年份,区域(中心城区、远城区),年龄[低龄(<25岁)、适龄(25 ~ 34岁)、高龄(≥35岁)],孕期[孕早期(<13周)、孕中期(13 ~ 27周)、孕晚期(28 ~ 40周)]对盐碘及尿碘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5 200份,盐碘中位数为24.41 mg/kg;其中,无碘盐32份,合格碘盐4 962份,不合格碘盐206份,碘盐覆盖率为99.38%(5 168/5 2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42%(4 962/5 200)。共检测孕妇尿样5 200份,尿碘中位数为161.24 μg/L。2016年的中心城区、孕早期、孕中期、低龄及高龄孕妇(141.74、149.00、132.34、135.17、121.00 μg/L),2017年的孕早期、孕中期及高龄孕妇(128.00、149.00、141.41 μg/L),2020年的孕中期及高龄孕妇(148.95、138.00 μg/L)尿碘均<150 μg/L,处于碘缺乏水平。结论武汉市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但接近适宜值下限,部分孕妇仍存在碘缺乏风险。需密切关注孕妇的碘营养状况,积极倡导其食用合格碘盐。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为当地克山病控制和消除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5-11月,在陕西省29个病区县(区、市)的全部病区乡(镇)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以病区村为单位,收集病区人口学资料,由村医线索调查疑似心肌病病例并收集患者近期门诊或住院临床检查资料;组织疑似病例进行临床查体、心电图描记、胸部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进行病区达标情况评估。结果全省共有病区乡(镇)174个、病区村2 653个,病区村常住人口2 819 342人。共搜索出克山病疑似病例87例,克山病确诊病例29例,其中慢型克山病27例、潜在型克山病2例,未检出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及病程< 1年的新发病例。29例克山病病例心电图异常改变以ST-T改变、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多见,其中心电图单项改变占6.90%(2/29),两项改变占44.83%(13/29),3项及以上改变占48.28%(14/29)。胸部X线检查心胸比率正常者1例,轻、中、重度增大者分别有10、13、4例;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增大者13例、左心室增大者15例、全心增大者6例。结论陕西省所有病区乡(镇)均达到国家克山病消除标准。应持续做好克山病监测,加强慢型克山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随访观察,积极开展克山病患者治疗项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0—2019年胃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开展现状和已发表RCT研究的基本特征。方法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搜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注册的以“胃癌”为关键词的三期或四期RCT研究,记录其基本特征。搜索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以确定计划在2016年6月前结束的RCT研究的最终发表状态。使用《医学科研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评估已发表RCT研究的报告充分性。根据存在的偏倚和(或)系统综述的引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可避免的设计局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2项RCT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项升至2015年的30项)。干预措施为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RCT研究占比从2000—2004年的0升至2015—2019年的37.1%(36/97)。亚洲地区注册的RCT研究为191项,非亚洲地区为71项;非亚洲地区多中心RCT研究的比例高于亚洲地区[70.4%(50/71)比50.3%(96/191),χ²=8.527,P=0.003]。分析137项RCT研究的成果发表状态,81项(59.1%)已发表;其中65项(80.2%)判定为报告充分,63项(77.8%)判定为存在可避免的设计缺陷。结论靶向和免疫治疗相关RCT研究正在成为胃癌研究热点。目前亚洲地区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较少,已开展RCT研究的成果发表比例较低。已发表的RCT研究中相当一部分报告不充分,存在可避免的设计缺陷。
简介:摘要结核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医生对结核病的免疫治疗认识明显不足。为推动我国结核病免疫治疗新方法的应用,最大程度使结核病患者获益,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结核病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本共识对结核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免疫治疗适宜人群和免疫治疗目的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常用免疫治疗制剂的应用提出了推荐意见(引用证据),对其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分别说明,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结核病免疫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