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满族作家胡冬林长期深入长白山林区,以一种“在场写作”的生态文学写作精神,创作出极富现场感和现实警示意义的生态散文和生态小说。这些生态写作集中关注自然和人的关系,既书写自然和人的和谐,又书写自然和人的矛盾。胡冬林的生态写作还书写东北文化和满族文化,对于东北地域的“尚野”文化、行帮文化,以及满族的民族意识、社会心理、萨满文化、说唱文学传统等均进行了生动的揭示。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承载生态审美意识与文化记忆。关注其民族生态审美意识的民族性、日常生活性、本真性与地域性可强化文化记忆,达成民族认同、生态认同、文化认同与跨文化认同。全球化时代,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的生态美学审美意识研究可打开民间文学的历史与未来之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构文化认同、找寻文化记忆提供理论资源。
简介:三、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环境巨变、文化断裂与生存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传统狩猎生产的鄂伦春族的生存问题、文化变迁问题,是由定居、国家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引起的。
生态文学及其特征
浅论成吉思汗生态管理思想
蒙古族生态电影初探
蒙古族生态文化探源
论古代蒙古人的生态观
蒙古文生态小说批评初探
论满族作家胡冬林的生态写作
浅谈蒙古文生态文学的特征
从萨满习俗考察蒙古族生态意识
珠岚舞的原生态文化内涵探讨
安代与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关联研究
英雄崇拜与蒙古人生态意识的关联
蒙古族传统游牧生态文化的多维度呈现研究
论马群的经营管理及其对草场与生态的影响
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识
《格斯尔》所反映的古代蒙古人的生态观
生态伦理学视野下的蒙古文化现代价值
北元时期蒙古族生态保护法规及其生成原因
适度放牧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清以来大小兴安岭环境与狩猎文化的生态人类学观察——鄂伦春族个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