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子宫护理应用于提高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近一年(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此次观察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入针对性子宫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效果(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5.00%<67.50%),组间对比均存在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针对性子宫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切术与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切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加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组间组内均有差异( P < 0.05 )。结论:电切术与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措施,分析止血控制效果。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并对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观察组则为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768.5±29.6)ml和(414.5±23.2)ml,对照组为(2351.5±151.2)ml和(1154.5±210.3)m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术后住院时间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5.1±0.9)d,短于对照组的(7.1±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有利于控制产中出血问题,其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还能控制输血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成效。
简介:摘要: 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 104 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2 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 52 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 98.08% ,不良反应发生率 5.77% ,对照组麻醉优良率 92.31% ,不良反应发生率 21.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临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瑞芬太尼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麻醉剂,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8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1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 31 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 90.32%>73.33% ),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开展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如何。方法:将8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确定为试验样本,在2018年5月-2020年7月内选择病例,分为两个组,以双色球法为依据,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治疗方法各自是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的两项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为组名者,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为组名者,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比之低,数据的差异上是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方式进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不仅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阑尾炎患者采取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研究单位为我院普外科,共计纳入7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9人,观察组利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更短,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5%,瘢痕率为5.1%。而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10.2%),切口瘢痕9例(23.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切口疤痕的形成,提高术后美观程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 CT 脑灌注及血管成像的作用。 方法 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烟雾病患者共 40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展 CT 脑灌注及血管成像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制定合理血管重建手术方案,统计比较术前术后的侧额、颞叶达峰时间( TTP )、脑血容量( CBV )、脑血流量( CBF )以及平均通过时间( MTT )。 结果 40 例患者中 1 例开展直接重建, 35 例开展间接重建。术后 TTP 及 MTT 值比术前更低, VBV 及 CBF 值比术前更高,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联合 CT 脑灌注及血管成像有助于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疗效观察,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病例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PH手术治疗,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其临床价值不容忽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为我院开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 25例,均存在出血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 25例患者中,术中出血患者为 11例,术后出血患者为 14例。其中 9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经皮肾通道扩张不当, 5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经皮肾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5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集合系统刺穿以及撕裂, 6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感染。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所具有的优势已经被广大医患所了解和接受,但是其中存在的出血情况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一情况,相关人士还应增加重视。也就需要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对术中操作进行严格规范,以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