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不同分期压疮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蚕食”法清创联合多种湿性愈合法治疗16例不同分期压疮,并加强基础护理,辅以营养支持、配合使用护理辅助用具、严格交接班等措施,观察压疮治疗效果。结果:16例压疮患者除2例因病情重、年龄较大死亡外均治愈,且住院期间未再发生新压疮。结论:治疗压疮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全身营养状况、压疮局部伤口情况等灵活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护理方法,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护士压力工作量。

  • 标签: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压疮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物米氮平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方法我们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自编治疗态度问卷,封60例抑郁症患者在用米氮平进行6个月开放性治疗期间作了临床评估,并与62例分别用氯咪帕明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进行封照。结果米氮平组总体疗效与氯咪帕明组和氟西汀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三组间在治疗第1个月期间多数HAMD因子差异有显着性(P<0.05);处方依从性、治疗态度、脱落情况等各组间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服药依从性主要因子有起效时间、治疗态度治疗第1个月疗效不良反应等4项。结论米氮平临床疗效与氯咪帕明和氟西汀相当,治疗依从性佳,影响治疗依从性主要因素为药物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治疗态度。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米氮平 临床疗效 氟西汀 起效时间 HAMD
  • 简介:目的建立海人酸癫痫动物模型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置于立体定向仪上,于右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大鼠癫痫模型.根据癫痫发作病程,随机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慢性期等实验组;另设丙戊酸钠治疗组,分别于海人酸注射后24h和自发性癫痫出现后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在实验过程中以视频录像监测大鼠症状改变,深部脑电图观察癫痫病理过程丙戊酸钠治疗前后脑电活动改变.组织切片经Nissl和Timm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苔藓状纤维发芽.结果(1)电生理学改变:海人酸注射后数分钟大鼠即出现癫痫发作并呈现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等病变过程.脑电图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表现为典型癫痫发作电活动发作间期表现.(2)病理学改变:海马神经元死亡主要出现在急性期,以实验侧CA3、CA4区最为明显,齿状回无明显神经元缺失.Timm染色显示从静止期开始出现苔藓状纤维发芽并进行性增加.(3)丙戊酸钠治疗前后症状改变:早期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可抑制癫痫发作及其症状发展;出现自发性癫痫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欠佳,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结论海人酸模型是模拟人类颞叶癫痫较为理想动物模型.早期丙戊酸钠治疗效果较好,否则不能有效控制癫痫.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 药物治疗 动物模型 海人酸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分型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需要;颅神经、岩静脉重要动脉保护和处理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膜瘤 桥小脑角区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MMP-2和TIMP-2与胶质瘤侵袭性恶性表型之间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MMP-2和TIMP-2在46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10例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并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测其灰度值作为表达强度量化指标.结果在对照组、低度高度恶性胶质瘤中,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3.6%和95.8%;在对照组、低度高度恶性胶质瘤中,TI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3%和37.5%.M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73.27±13.26和98.63±18.20;TIMP-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10.44±12.95和205.65±9.75.结论MMP-2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侵袭性指标之一.TIMP-2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不同级别胶质瘤中无明显差异.MMP-2/TIMP-2比值与胶质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 标签: MMP-2 TIMP-2 胶质瘤 侵袭
  • 简介: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正步入持续增速发展时期。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新形势,北京市制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9064”养老服务发展阶段性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而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北京市 试点项目 护理院 人口老龄化 转诊 运行
  • 简介:垂体泌乳素腺瘤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约占功能性腺瘤40%-60%。近年来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深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首选治疗。本文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泌乳素腺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垂体分泌性腺瘤,也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相对较为特殊良性肿瘤: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所致脑损伤和痴呆相关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诱导脑卒中。再灌注1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糖尿病对脑缺血后梗塞灶体积以及皮层神经细胞内淀粉样蛋白(Aβ)及其生成关键酶β-分泌酶(BACE)表达影响。结果脑缺血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实验动物梗塞灶体积增大,且皮层存在大量神经元样活化胶质细胞样细胞内表达Aβ和BACE。结论糖尿病加剧脑缺血损伤皮层淀粉样蛋白表达,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卒中后更为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产生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影响;3根组、4根组分别结扎3根、4根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手术/结扎后30min、2d、7d记录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手术/结扎后2d、7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手术/结扎后7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3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后2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手术/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一致。结论结扎3根腰动脉可以造成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结扎4根腰动脉可以造成不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腰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特点评估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案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共104个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失败2例(2个动脉瘤),余下96例(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即时造影示:9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有瘤颈残余,动脉瘤体残余3个。术中9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有支架内血栓,6例患者有弹簧圈脱逸现象。术后2例患者视物模糊,难治性头痛1例,难治性眼球后疼痛1例。术后临床随访所有患者Rankin评分为0~5分,2例患者死亡。92例患者(98个动脉瘤)术后获影像学随访,1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11个动脉瘤)接受再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破裂和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存在某些局限性,且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传统血管内治疗方法仍是有效治疗方案,但是由于高分流率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技术,术中尽量做到致密栓塞。

  • 标签: 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方法选择 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基因表达状况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PCNA、GFAP、VIM、S-100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程度也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例染色阳性强度大于Ⅰ级.GFAP、S-100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阳性率降低,VIM却随级别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53基因突变产物,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P53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发展、演化中有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恶性程度,GFAP、VIM、S-100测定也可了解其分化程度,三者结合,可增加判断准确性.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P5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9.63±4.98)分、(10.68±1.57)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3.54±5.23)分、(12.34±1.65)分,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抑郁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后随访12~72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20例有颅神经压迫症状者18例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为永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全组术后均无破裂出血。结论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必要,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方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 简介: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医院所在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培训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关键绩效指标协作单位救治水平改善情况。结果(1)院内急诊通道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71min缩短至53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time,DPT)时间由104min缩短至82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time,DRT)时间由144min缩短至117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FAS蛋白表达影响以及抗抑郁剂(帕罗西汀)拮抗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运用OPEN-FILED(旷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各区细胞凋亡FAS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旷野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有增加。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细胞凋亡数FAS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胞凋亡数FAS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氟西汀具有一定拮抗作用。

  • 标签: 慢性应激 海马 细胞凋亡 FAS蛋白 帕罗西汀
  • 简介:在医改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和增强社区服务能力,需要培养大量合格全科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神经内科专科实习。下面就全科医师在神经内科专科培训时带教体会存在问题做一探讨。

  • 标签: 全科医师 培训模式 临床技能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受孕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新生情况以及12月龄时精神运动发育水平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研究方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母亲在年龄、产次、种族、地域、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等几个方面严格配对后,自母亲孕28周起入组登记并定期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如婴儿胎龄、出生身长、出生体重、是否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有无出生缺陷等信息.出生后定期随访两组婴儿至12月龄时采用CDCC婴幼儿发育量表行精神运动发育评估。结果辅助受孕组婴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明显低于自然受孕组(P〈0.01),且辅助受孕组婴儿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期入住NICU等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剔除两组人群中双胎妊娠儿,只考虑单胎妊娠儿时,这些差异消失。另外,两组婴儿在12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本身对婴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高发双胎多胎妊娠是引起辅助受孕儿有更差新生情况主要原因。故限制胚胎移植数量,降低双胎、多胎妊娠发生率将成为保证辅助受孕子代生存质量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辅助生殖 新生情况 精神运动发育
  • 简介:目的:探析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其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黛力新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8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黛力新 胃食管反流病 睡眠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CRNDE差异表达,以及CRNDE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关性。方法采集2007年—2017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胶质瘤切除术获取肿瘤组织对应瘤旁组织标本16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CRNDE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瘤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164例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RNDE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采用Log-rank法分析。结果与瘤旁组织(1.00±0.06)比较,脑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3.49±1.7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级别胶质瘤组(1.51±0.86)相比,高级别胶质瘤组CRNDE表达水平(4.26±1.29)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症状、肿瘤是否坏死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而与肿瘤直径、病理级别、复发之间有相关性(列联系数分别为0.2,0.38,0.2;P=0.01-0.001)。CRNDE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1.4%96.1%(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2%59.1%(P<0.05)。结论CRNDE在人脑胶质瘤组织表达水平较瘤旁组织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有关;高级别脑胶质瘤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CRNDE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肿瘤直径肿瘤复发之间有正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CRNDE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

  • 标签: CRNDE 脑胶质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  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RuneAaslid对国际超声医学领域重要贡献在于发明了低频率高穿透性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ler,TCD)超声血流检查与监测技术,解决了颅骨对于超声波不透声性,从此,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可以实时检查评价.……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指南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