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伴随着检验仪器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速度、检验方法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更高准确性、快速性的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理念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供商榷。一是统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以优化适应转型;二是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以适应转型;三是要转变历史对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检”并求的局面,使其建立独立的学科思维以适应转型;四是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独立学科的考核内容以适应转型;五是尽快将医学检验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资格考试科目由“西医综合”变为“检验综合”,使他们实现公平竞争,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实在在的由“医学”向“理学”的转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需血液检查的300例患者,采集血液样本检验并分析不同血液采集部位、溶血情况以及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同侧采血标本的钠、钾、尿酸和葡萄糖的含量均高于异侧,肌酐的含量少于异侧;未溶血标本中钠和尿酸的含量高于溶血标本,氯、钾以及胆红素容量均低于溶血标本;采血1h内送检,血液标本中ALT、AST、CK、-HBDB水平高于超1h后送检组;而LDH、CK-MB水平则低于超1h后送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以及溶血情况对于血液检验结果均有直接影响,在采血时采血部位应在输液异侧,送检时间应才采血1h之内且尽量减少溶血的发生,以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在体检者空腹的状态下采集其静脉血样并做检测。比较血样溶血前后各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统计与分析得到的结果,血样溶血之后,血样中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尿酸的含量与溶血前相比明显增加,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溶血前后血样中的尿素氮、肌酐、血清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溶血能够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所以生化检验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发生溶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2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受检者两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生化项目检验,一份为未溶血标本,一份为溶血标本,比较和分析两份标本检验结果。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尿素氮、肌酐、葡萄糖、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生化项目检验中,溶血现象将对检验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检验科应严格控制引起标本溶血的各类因素,加强控制与管理,避免客观因素产生标本溶血,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创建文明和谐的就医程序的必要条件。经过,多年来对我院检验科护理工作的临床观察,收集和整理了各种医疗隐患和风险及预防对策,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在检验科护理工作中,采取这些预防对策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7例,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其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儿全部进行实验室检验后,ELISA检验法检出46例异常,冷凝集实验检出23例异常,尿常规检出14例异常,血小板检出48例异常。8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ELISA检验法共检出46例异常者,其中36例为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肺炎,4例支气管哮喘,2例其他病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提早进行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5-02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4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每位体检者取血液5mL,将血液标本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2.5mL。其中一组试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另一组试管中的标本温室自然分离。检测两组标本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血尿酸(UA)等11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标本ALT、CHOL、LDH、ALP、K+、AST测定结果与正常血清标本测定结果比较,P<0.05。其中ALT、CHOL、LDH、K+、AST明显高于正常血清,ALP的活性随溶血而降低,溶血对UA、Cr、GLU、BUN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能尽量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可减少标本溶血的机会,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集血液样本,观察组血液标本为溶血标本,此时可将该批血液标本放于冰箱中,将温度调至-40℃,经过20min后再将其取出,放置于温水中,使其迅速融化。对照组血液标本则只需置于常温下,经过1h后应用上述离心法对血清进行分离,观察。结果两组血液检验结果对比两组血糖、谷丙转氨酶、总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谷草转氨酶、钠离子、总胆红素、钾离子以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酸、甘油三酯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讨论溶血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故在采集标本时要严格遵循规范,预防溶血,提高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
简介:塑料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物证,其鉴定结果对确定或排除嫌疑肇事车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起交通事故中塑料物证的鉴定过程,总结了交通事故中塑料物证的特点。塑料物证在勘验时的查找、取样,在检验时的外观、成分分析以及如何评判结果的证据价值这一整个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均在本文的三个典型案例中有具体表现。特别是部分塑料物证在转移过程中因受到力与热的影响,会呈现出形状及颜色的变化,这一特征在事故勘验及实验室检验时都应加强重视。在诸多检测方法中,显微红外光谱仪是检验塑料的有效手段,不仅可对未知样品与已知样品进行比对,还可通过谱图分析,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