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正>长期以来,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强化交易安全、维护债权人利益。这种观点也成为我国公司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我国《公司法》对股东出资形式的规定对此也有着明显体现。但,严苛的资本制度,并未很好地保护交易安全及债权人利益,反而,抑制了资本的自由逐利空间。在当今域外各国公司资本制度逐渐走向宽松、灵活的背景下,从公司的商事本质出发,认真审视和检讨我国现行的股东出资制度,进而做出有利的制度安排极为必要。一、商事理念下我国公司股东出资形式的检讨

  • 标签: 股东出资 公司资本制度 债权人利益 出资形式 出资义务 非货币财产
  • 简介:<正>1993年通过的《公司法》经1999年、2004年,特别是2005年大刀阔斧的修正之后,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制度设计中的股东契约自由、公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公司董事和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与激励、废除转投资限制、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弱势股东适度保护、瑕疵公司决议及其司法救济机制、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特殊类型公司、公司并购重组等内容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规定。

  • 标签: 出资义务 公司债权人 契约自由 解散公司 抽逃出资 非货币财产
  • 简介:<正>一、股东代表诉讼的界定股东代表诉讼源于英美法系的衡平法,作为一种让他人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诉讼机制,股东代表诉讼被誉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发明。股东代表诉讼肇始于英国。在1843年的Fossv.Harbottle案中,法院确立了"多数规则"或"内部管理规则",即对董事的行为应以多数股东的意志为准,少数股东不得因公司经营不佳

  • 标签: 股东代表诉讼 少数股东 诉讼费用担保 衡平法 普通法国家 代表人诉讼
  • 简介:<正>一、商法思维与公司法应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定位对于商法思维,学界与司法界有不同观点,有商法价值理念、商法精神、商法意识等多种表述。学者认为,保障营利是商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具有相对性与客观性。~①就商法追求营利的基本价值理念的相对性而言,其具体化为维护交易的效率与安全这两个商法的基本原则。~②就商法追求营利的基本价值理念的客观性而言,保障营利的价值理念以维护交易安全与交易效率的细化形式体现在商事主体与商行为的具体法律制度之中。~③本文认为,商法最高宗旨在于保障商事主体的营利,此即所谓的效益优先,同时兼顾公平等价值取向。在商法理论上,效益优先主要体现为保障或者促进交易迅捷、维护交易安全等商法基本原则。理论界对于公司的特性有不同的概括,但大多将公司的营利型、社团性、法定性等特性包含于

  • 标签: 公司法律制度 社团性 商事主体 商行为 网络技术环境 交易效率
  • 简介:<正>在我国,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公司终止时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极为重视,而对公司股东财产权利的保护却重视不够,例如,相关司法解释认为,"清算组是以清算企业法人债权债务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组织。"诚然,在公司终止时对公司债务的清偿是必需的,但是,这并不应当成为不关心股东在公司终止时财产权利保护的理由。其实,就公司法法律制度的完整性而言,在公司终止时对股东财产

  • 标签: 公司终止 清算人 清算组 债权人利益 公司财产 公司清算
  • 简介:<正>基于对公司社团性的考虑,我国公司法要求公司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材料之中。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记载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管理机关备案材料的股东经常不一致,这就是隐名投资问题。我国1993年的旧《公司法》和2006年修订后的《公

  • 标签: 隐名投资 社团性 显名 出资义务 外观主义 登记事项
  • 简介:对于现行的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制度,理论界虽有不少置疑和反思,但缺少对该义务合理性的基础分析。本文以股东出资义务与资本充实、交易安全、公司治理结构等法律价值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法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公司法实践层面深入探讨了该问题,对现行制度进行了解剖和批判,并尝试对出资义务的合理边界作出质与量的界定。

  • 标签: 股东出资义务 公司资本制 交易安全 公司治理 博弈
  • 简介:本文以"藏丽诉天衡会计公司"一案为中心,对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有关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股东知情权的"层级递进结构"理论,将知情权区分为私法层面知情权的行使和公法层面知情权的救济(变态行使)两种样态和三种层次,认为知情权的救济——第三层次的知情权可以独立于股东资格而存在。同时,采取类型化的策略,对股东知情权受损的诉讼时效起算日进行了切合实际的重构。作者指出,股东知情权的边界有待立法完善。《公司法》有关股东知情权边界的限制,并无约束司法行为的效力。因此,法院可以借助证据保全制度和主动调取证据的权利,拓展知情权的边界,实现《公司法》无法实现的正义。

  • 标签: 资本退出 残余权利 股东知情权 层级递进结构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制度渊源于1851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判例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世界多数国家(地区)立法所吸收和借鉴,起到了平衡大小股东利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积极作用。2005年我国《公司法》上首次建立这一制度,其中第75条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设计,第143条则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规定。①关于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请求权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达成共识

  • 标签: 异议股东 小股东利益 分配利润 公司合并 制度渊源 判例法
  • 简介:<正>一、企业重整的价值取向企业重整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价值主要在于维护公平价值、实现效率价值和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其中维护公平价值又体现为重整对债权人和债务人进行的利益保护与协调,使各方利益得到公平地维护和实现。第一,维护债权人利益。债权人是企业重整的利益受威胁者也是重整失败的风险承担者,因此,债权人利益是企业重整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各国重整立法均将债权人作为维持企业存续的受益人,为债权人的清偿利益提供一定保障。例如美国1978年《破产法》第1123条和第1126条关于债权人债权利益安排的规定,英国1986年《无力偿债法》第4条债权人对债权人会议决定影响的内容,德国1994年《破产法》第244条规定了债权人接受重整计划的条件,我国2006年《中华人民

  • 标签: 债权人会议 《破产法》 社会整体利益 制度价值 效率价值 风险承担者
  • 简介:<正>一般认为,当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由股东代替公司提起派生诉讼这一救济途径仅仅具有辅助性,其适用的前提必须是原告股东已经"竭尽公司内部救济"(exhaustionofintracorporateremedies)而无法实现公司利益保护的目的。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无论是作为该制度发源地的英美法系国家还是作为制度移植者的大陆法系国家,立法都对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前提条件,比如限

  • 标签: 股东派生诉讼 前置程序 清算组 利益保护 公司利益 股东身份
  • 简介: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承担了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缓解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压力的重任2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标签: 绿色电力 可再生能源 证书制度 国家发改委 电价附加 林伯强
  • 简介:网络服务商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成长和利益维护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更应注重实现网络环境中权利人、网络服务商、网络用户以及公共利益等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避风港原则”的具体措施为“通知+删除”制度,而加拿大独树一帜实行“通知+通知”制度,通过对这两种制度的分别研究和比照剖析,两者在维护各方利益方面各有所偏重,并未真正实现各方利益尽可能有效的平衡。基于此,建构出“正反通知+删除”制度,以期对完善我国现有的“避风港原则”提供借鉴。

  • 标签: 正反通知 通知 删除 网络服务商 公共利益
  • 简介:<正>一、有限合伙组织的优越性(一)有限合伙的界定所谓有限合伙,是指由两个或两上以上的人根据有限合伙法设立的一种合伙组织,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合伙人作为一般合伙人对合伙组织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一个或更多的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组织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在大陆法系国家,有限合伙被看作一种公司组织形式即两合公司,包括简单的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两种。无论是简单的两合公司(sociétésencom-

  • 标签: 有限合伙 股份两合公司 一般合伙 债务承担 无限责任 合伙组织
  • 简介:<正>由于公益信托在专业化、灵活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长期以来,始终是西方社会从事慈善事业的基本模式。但是,受到历史传统、认识的偏差及制度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公益信托制度在我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尽管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

  • 标签: 监察人 公益信托 信托财产 《信托法》 私益信托 受托人义务
  • 简介:<正>公司员工诉讼,是以公司员工为主体而提起的诉讼。这里的员工是指公司一般劳动力资源,本文所称员工是指除股东、管理人员之外的劳动力资源提供者。公司员工诉讼可分为员工基于自益权而对公司提起的诉讼和员工基于共益权获得的公司所拥有的针对一切侵权者的派生诉讼权。由于公司员工为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等个人权利而与公司之间发生的关于劳动合同等纠纷是由我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

  • 标签: 派生诉讼制度 共益权 举证责任 诉讼费用担保 查阅权 前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