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数年前,国内日语翻译界曾就“”一词的汉译展开过讨论.初涉日本文学的笔者从中受益匪浅。然而遗憾的是那场讨论尚有未尽言之处,而且收场也失之草率。这一方面说明“”一词确有难度,缺少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翻译实践染指不易,言之成理更难;另一方面表明,象“”这样专业性较强的核心性文化概念,既不能通过一两次讨论就穷其内蕴,又不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性,不必尽快统一看法、定于一

  • 标签: 日本文学 定于一 物语文学 《源氏物语》 文学素养 核心性
  • 简介:志贺直哉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简洁精炼,深受日本人的喜爱。本文分别选取了志贺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三个阶段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对小动植物的描写。结合志贺的生活经历。窥探作家的心境变化以及深受日本读者喜欢的原因。

  • 标签: 作家 作品 情节 描写 三个阶段 心境
  • 简介:本文以"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或无奈殉情的例子俯拾皆是,渗透着无常色彩的哀之情油然而生。近世后期,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不再激烈到难以调和,哀心绪变得缠绵而幽艳。可以说,源自生命本真需求的人情,在与封建义理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

  • 标签: 近世 物哀 义理 人情 博弈
  • 简介:西鹤"好色"的外在构造,包括叙事上的纷然杂陈的"纷"方法、"饶舌体"的文体、狭窄的题材与扁平的人物等,看上去都极其简单和单纯,但是简单得不简单,要真正说清、说透,却殊为不易,这就是极富日本特色的"伪浅化"现象。对于其"好色"主题,我们也可以较为轻易地做出道德伦理、社会学历史学的批评与判断。但是,仅仅从一般文学、从普遍文学去理解西鹤的"好色"还是很不够的,只有走进町人社会文化的内部,走进日本的佛教文化、审美文化,从西鹤的"浮世"观、从日本文学"好色"的文化与审美传统、从"好色"与"色道"的关系入手,对西鹤的"好色"才能说透、才能洞穿。在"好色"中,"浮世"的快乐莫过于"好色",但"好色"须有"道","色道"就是将"好色"加以特殊限定,就是要好色者领悟到"好色"的可能与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成为有"色道"修炼的"帅人",最终洞察人生、超脱浮世,使"好色"有助于悟道和得道。这就是西鹤"好色"的真义。

  • 标签: 井原西鹤 好色物 饶舌体 伪浅化 好色 色道
  • 简介:银阁寺,位于日本京都东山地区,是日本室町幕府足利第八代将军"足利羲政"()于1482年开始修建的东山山庄。原名"慈照寺"(),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银閣"(),東求堂()。另外还有由白沙堆彻而成的"银砂灘"()和富士山形的"向月台"()共同组成的枯山水式庭院和池泉回游式庭院。

  • 标签: 鸟居 神道 多神教 泛神 一人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