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上个月到丹麦和以色列进行巡回演出后,由70名演员组成的、阵容强大的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于上周回到了阔别两年的香港。首场演出的剧目是十九世纪的经典作品《胡桃夹子》。这是一部新创作的作品,于三月份在上海首演。

  • 标签: 巡回演出 芭蕾舞团 剧目 演员 创作 经典作品
  • 简介:有机会欣赏了马力学教授的学生表演的《龙族律动》,感到十分高兴,这是马教授创立的一套新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方法,我认为很好,值得向广大舞蹈工作和舞蹈的爱好者推荐,它能适合于专业,又适合于业余,舞蹈学校也适宜采用,各地的艺术馆或青少年宫办培训班也可以采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套《龙族律动》,是马教授从中国各个民族(蒙古、新疆、西藏、朝鲜等)的民间舞蹈的律动中找出它的共同规律,又根据人体动作的科学原理以人体的五个部位为训练基础,编成数码,构成系统,从简到繁、从浅及深,循序渐进,使受训者能在较

  • 标签: 律动 民族民间舞蹈 观感 欣赏 业余 人体动作
  • 简介:多年以来,因为术业专攻,演出已然形成了习惯:只看作品。透过作品,再看作者。希望获得的也十分简单,就是自己的成长。然后,也有了自己演出的基本“套路”:有的必看.有的必不看。

  • 标签: 人才培育 青年舞蹈 作品 演出
  • 简介:本文是在伊泽尔接受美学的视角上,试图以分析舞蹈的接受现象为基础,来研究舞蹈鉴赏者的审美。审美接受的过程经过三个层面:一、审美欢愉,既在一种无时间感的氛围里,感情得到充分延展;二、审美平衡。既关注作品结构形式中呈现的审美刺击、审美翔与自身的平衡满足;三、审美同构,既心理的”力的意向结构”与作品达到同构。从而完形整个艺术审美。希望藉着对鉴赏者心理取向的研究,能够引发我们在创作上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接受美学 舞蹈审美 美学研究 舞蹈创作 审美取向
  • 简介:1997年孙颖编创的《楚腰》,较为准确地复现了楚舞的形态和风韵,而且在舞蹈姿态和动作中投射出旧时楚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以该作品为例,结合楚舞在出土文物、历史文献、民间歌舞中的遗存,从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和文化(凤鸟文化和巫觋文化)两个方面考察当代创作对楚舞进行复现的实践活动。

  • 标签: 楚舞 遗存 复现 《楚腰》 形态 文化
  • 简介:本文从谈及杨丽萍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演出意义入手,《云南映象》使民间歌舞贴近了都市普通大众;《云南映象》也使民间歌舞舞台表演成功地市场化;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云南映象》应该是以原生态民间歌舞为基本素材的民间歌舞集,或者是打上了引导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新意在于.《云南映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但它强调了原生态的内涵,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饰,从歌声到舞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但不能说《云南映象》是对原生态的还原和再现。“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因此,《云南映象》只是杨丽萍的保护民间文化的模式。

  • 标签: 《云南映象》 原生态 民族歌舞集 杨丽萍 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活态文化
  • 简介:岭南民间舞蹈专场《风从岭南来》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风从岭南来》的创作思路及编创心得的总结,回顾岭南民间舞蹈创作的过去,在总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岭南舞蹈创作之路,并建立对岭南舞蹈文化更为深入的认知。

  • 标签: 《风从岭南来》 岭南舞蹈传统 身体文化遗产 传承 发展
  • 简介:作为中国第一家自主创作大型舞剧的民营企业,北京羚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聚集国内一流的主创队伍并投巨资制作的现代舞剧《藏羚羊》日前在京上演。舞剧用独创的舞蹈语汇、极富时代感与世界性的音乐(包括舞美与服装)演绎了高原之上藏羚羊生命的激情、欢乐、艰难与神圣。这是一个鲜活的藏羚羊的生命故事。

  • 标签: 现代舞剧 《藏羚羊》 北京羚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演出活动 创作题材 角色塑造
  • 简介:舞剧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市场?舞剧在中国。到底能不能赚钱?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犹豫不决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恐怕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舞剧乃至中国舞蹈的市场建设没有完成,中国舞蹈的商业化体系远远没有建成。所以就算偶有个别成功案例。也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否定的答案。在几年前,因为现有的舞剧投资产出结构关系,笔者也基本保持相同的怀疑。但直到看到了舞剧《孔雀》,并对其运营进行了相关的了解之后,认为,事情也许到了一个有希望出现转机的时候了。

  • 标签: 中国舞蹈 《孔雀》 市场化 舞剧 东南西北 市场建设
  • 简介:2012年第五届辽宁省“荷花杯”舞蹈比赛和东北三省电视舞蹈大赛上,一部名为《小小上装》的舞蹈作品,在众多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载誉而归,荣获第五届辽宁省“荷花杯”作品金奖和东北三省电视舞蹈大赛“铜鹤奖”。

  • 标签: 特色教学 舞蹈文化 东北秧歌 电视舞蹈大赛 创作 舞蹈作品
  • 简介:转型、转型、再转型,舞蹈界的转型似乎成为演员们的必由之路。王舸,因在《情天恨海圆明园》中活灵活现的成功表演而让人们“铭记”他舞者的身份。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编导呢?在脱颖而出的编导身份背后,支撑着的一定是非同一般的感慨。

  • 标签: 编导 《情天恨海圆明园》 张云 跟踪 再转型 演员
  • 简介: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分支,舞蹈民俗学有着自己的学术任务、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它是以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角度展开的对于舞蹈形式、舞蹈与民俗之间多重关联进行研究的交叉学科。笔者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提出身体是记忆历史与文化载体的观点。这一做法也构成了舞蹈民俗学的一个研究视角。

  • 标签: 舞蹈民俗学 身体记忆 土家族 摆手舞
  • 简介:民俗舞蹈被保存在民间仪式中,为民间舞蹈的舞台创作提供着丰富的养料。笔者编创女子群舞《红灯笼》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山西民间民俗活动"闹花灯"(亦称"闹元宵")。"闹花灯"是山西民间社火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挂起红灯笼,寓意新年平安顺利。本文以山西民俗活动"闹花灯"仪式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舞台艺术创作实例《红灯笼》,通过对文化象征符号向舞蹈意象符号的转变,以及民俗仪式结构向舞蹈情感结构的转变,两个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在民间舞蹈创作和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上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 标签: “闹花灯” 民俗文化 象征符号 仪式结构
  • 简介:舞剧是艺术舞蹈的顶峰,也是一个院团、一个地区乃至—个国家综合文化实力的显现,因此总是受到特别的青睐。能推出一部舞剧,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不只是舞蹈界的大事。

  • 标签: 舞剧 《霸王别姬》 舞蹈业 民办舞蹈公司 舞蹈市场
  • 简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大量保存在民间仪式和岁时节庆之中,为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创作的土家族大型婚俗舞剧《土里巴人》为个案,通过对该舞剧的创作背景、仪式过程和艺术审美进行分析,强调少数民族舞剧创作所依存着的肥沃的民俗文化土壤。

  • 标签: 土家族 婚俗 舞剧创作 《土里巴人》
  • 简介:舞剧创作的题材选择,历来是困扰舞剧编导们的一道难题。许多“命题”而作的舞剧之所以不容易搞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舞蹈编创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活计”。所以有桕当一个时期,舞剧编导大家舒巧提出了“可舞性”的问题。她的主旨当然是要解决舞剧创作题材选择的“可舞性”。不过她认为,这“可舞性”并非仅仅着眼于人物关系的外部行动,更应有深度地去观照眭格成长的内在契机,后者被舞蹈理论界标识为“心灵的可舞住”。

  • 标签: 舞剧创作 舞蹈编创 《干手观音》 心灵 格式塔 编舞
  • 简介:“风凰鸣矣,於彼高岗;梧桐生矣,於彼朝阳。”由《诗经》中美丽诗句而得名的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被称为中华民族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 标签: 朝阳地区 民族民间舞蹈 辽宁省 图像 雕刻 古塔
  • 简介:在现代文明飞速地建立起自己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时,原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过极为重要作用的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正在经历着一个巨大的蜕变过程,在中国极为广大的地域内,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随着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传统文化的方方

  • 标签: 民俗舞蹈 北京地区 高跷秧歌 传统文化 舞蹈学院 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