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0-20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0期
  • 机构:本报讯16日晚,在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汇演上,十堰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豫剧《乡试》在武汉洪山礼堂闪亮登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观看演出后,称该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岚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少儿舞蹈,属于教育舞蹈,也归入生活舞蹈的范畴。因此,要探索中国少儿舞蹈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就必须从它的本体属性与本体美学出发,严格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如何评价一名演员?我们说:五官端正、身材适度、整体协调、具有个性魅力特征、可塑性强等等因素,可以构成选择职业演员的基本要求。然而,简单的只以漂亮与否来判定能否成为职业演员是不可取的。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乃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站在今天,回眸艺术历史,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大海里,民歌时调自成一座绚丽多彩的五花仙山。尤其是明代民歌时调,被冯梦龙称之为“我朝一绝”,如果列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后谓之“明清民歌时调”,毫不逊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雅俗共赏,这一看似浅显却又见仁见智、很难运作的审美命题,多少年来,一直是文学艺术家们孜孜以求,不息探索而又至今未能满意解决的重要议题.别的不说,单就“雅俗共赏”本身的含义和界定,就存在着不少很难共识的理解差异.查阅典籍史志,对“雅”和“俗”的本意就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雅”包括雅正、高尚、高雅、美好、合乎规范等含义;“俗”则指大众的、通俗的、习见的、通行的事物,又指庸俗、粗俗、趣味不高、令人讨厌的东西.而对“雅俗共赏”一词则诠释为“旧时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能被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欣赏”或“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

  • 标签: “雅” 戏剧 观众 人民群众 文化市场 娱乐功能
  • 作者: 孙英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28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图书馆”一词,据《辞海》的释义,为:“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依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厂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科研机关图书馆等,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辞海》缩印本第87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白光艳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国特别是西方各国的新潮艺术涌入我国,音乐剧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音乐剧在我国大兴,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晓楼赵颖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注、呵护下,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姿多彩的各民族艺术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相互影响。杂技艺术是一种无语言的直观性的艺术,它能博采各种艺术门类之长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有着浓厚民族特色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西方世界虽是物质生产发达的世界,也是马戏、杂技发达的地区,但近些年来,在他们马戏、杂技舞台上,由于艺术过于商品化,舞台晚会中冗长的丑角串场,荒诞、怪异的表演几乎占去了晚会一半的时间,而真正体现自身高超技能的演出节目却显得越来越少。这种畸形发展的倾向,不仅为东方人所不欣赏,而且也为多数西方人所叹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孟瑜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基督教与钢琴艺术,表面上看来似乎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是两股道上的火车——跑不到一块儿。可是仔细认真地研究起来,都会有惊人的发现。对于此,我们可以分三个层面,进行层层深入的解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影视表演与话剧表演,在表演的实践和教学中都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虽然二者之间追根溯源都具有戏剧表演的同一性,可是受到电影、电视剧、话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实际上已经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演员只有遵循其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特定的表演技巧,才能把表演技能正确应用到所属的表演类型中,并进一步完成人物的塑造。

  • 标签: 话剧 影视剧 舞台元素 审美意识 舞台张力 镜头美
  • 简介:只要曲艺工作者把握得好,吸收得当,运用得巧,舞蹈在曲艺节目中也能大放异彩。大型曲艺类专场节目,无不是通过借鉴歌、舞、话剧等周边艺术,通过大胆吸收、整合当下流行的服装、舞美、灯光等舞台综合艺术,才真正做大做强。

  • 标签: 曲艺 改革 舞蹈 吸收
  • 作者: 马桂娟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2-2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在东北地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写成同一作品的奇特现象,这就是黑龙江剧作家王庆斌创作的“一题三品”即二人转、小品(东北地方戏)、拉场戏《俩姑爷》。文学本分别在《剧作家》发展,并分别收入《推荐剧目:小品100部》、《推荐佳作:小戏100部》;演出剧目东北地方戏小品《俩姑爷》获文化部铜奖,拉场戏《俩姑爷》获黑龙江省一等奖、获“西柳杯”东北三省二人转邀请赛优秀剧目奖,并由辽宁音像出版社收入“东北地方戏精品荟萃”中出版全国发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演员的技艺训练是漫长艰苦的过程。老艺人常说:“三年好教一个名状元.十年难教一个尖子演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一招一式,既单调又索然无味。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得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我觉得这一切只是一个演员基本功的磨练,而演员的本质是塑造人物,塑造每一个你所扮演角色的具体人物形象、语言、个性。而观众要求你所塑造的古今人物必须是“这一个”。

  • 标签: 人物塑造 梅花 “这一个” 塑造人物 人物形象 演员
  • 简介:在我国13亿人口中,青少年占有相当的比例.不是每一个青少年都能顺利接受教育的,在经济、文化欠发达或相对落后地区青少年受教育的问题并未能得到全面解决.除了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一般人可能不会去关注这个问题,而我们的剧作家程悦,董雯夫妇却偏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 标签: 雪山 社会学家 教育家 剧作家 夫妇 占有
  • 作者: 郑国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2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要通过造型,色彩和装饰诸手段来表现完成的。并形成了感染力很强的无声艺术语言。由于各个工艺品种的个性,它的工艺形象,也就是造型和色彩及装饰的应用,根据不同工艺种类的艺术特性,三者所占的地位和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平衡的。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薛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舞美设计主体意识的张扬,是我国舞美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实践中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笔者不揣浅薄,对这一问题发表几点浅见,以作引玉之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将陆续开辟若干新的栏目,为使我刊更加贴近杂技界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从而使刊物面貌在新的一年里,不断有所改观,有所长进。《杂坛争鸣》就是其中所增栏目之一。凡是杂技界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在杂技艺术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带有普扁性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栏目中展开讨论,以求在争鸣中取得若干共识。本期发表赵维宗同志的杂技艺术《大众化的回归》一文,为本栏争鸣文章,开了一个好头。赵文就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的"舞台杂技"所出现的"一花独放"局面,对它的利弊得失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指出,由于舞台、剧场本身条件限制了杂技其他品种的发展(如限制了高空节目、驯兽马戏节目和丑角滑稽节目等的发展),长此下去,使杂技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了。那末今后中国杂技发展出路何在呢?作者提出,出路应从杂技发展自身规律、杂技固有特性中去寻找,杂技应当采取更有利于接近观众的形式,应该最大限度地朝大众化方向"回归"。今后杂技艺术应更多着眼于面向广场、面向大蓬这种形式发展。作者还针对目前"舞台杂技"中一味盲目追求"外包装"提出了异议。我们认为,赵文所阐明的一系列问题和观点,并不一定都很全面、完备,但是从赵文的立足点看,却是从未来中国杂技发展战略角度来审视和考察问题的。就这一点而言,确实应当引起我国杂技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杂技界面临着市场竞争、生存发展等种种方面的挑战,而且我们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在新世界面前,中国杂技走向何处?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对这样重大的课题,我们杂技界同行们应作何回答呢?是心中有数,还是心中无数;是拓宽前进道路,走自己的路,还是盲从地随大流跟着"风"跑呢?要弄清这些带有战略性的问题,我们确实要下一番功夫,作一番努力,反复实践和

  • 标签: 杂技艺术 艺术发展 回归 舞台 观众 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