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监测结果,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超过24h患者共854例,发生医院感染9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6.74%,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7%,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结论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根据目标性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理解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液体管理策略的分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97例心外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尿量及中心静脉压(CVP)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输液终点是循环稳定、血管活性药物能够减停,此为目标导向组(37例)。给予一定量的输血输液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并维持液体负平衡300~500ml或以上,此为限液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血乳酸值(Lac)、血肌酐值(CRE)及I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的血乳酸值、血肌酐值及ICU滞留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虽不能降低心外术后病人的病死率,但能降低血乳酸值、血肌酐值,缩短ICU滞留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所有出院病历的10%为调查样本,给予宏观调控,制定培训和标准,对目标性检测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予比较。结果目标性的监测后,预防用药的使用率明显降低,针对性用药的使用率明显提高,经验用药的使用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目标性监测后,术前一天,0.5-1小时以及术后1-3天,4-7天和7天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都比监测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性的监测,能够改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多部门给予综合治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名护理人员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进行临床护理管理,而参考组则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并且分别抽选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两组进行护理的病例70例进行回访,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形式,探寻获得护理效果,进而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各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100%,实验组特别满意问卷为38份,占比54.28%;一般满意问卷为27份,占比38.57%;不满意问卷5份,占比7.14%,整体满意率为92.86%;而参考组特别满意问卷为27份,占比38.57%;一般满意问卷为21份,占比21.43%;不满意问卷22份,占比31.43%,整体满意率为68.57%,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一般护理管理,将目标管理理论融入临床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医患矛盾,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4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结果430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5例,感染率为5.81%,感染部位以器官腔隙感染为主;手术相关性感染83例,感染率19.30%,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危险指数等级不同感染率不同,危险指数0、1、2级感染率分别为2.46%、6.01%、20.00%。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多,危险指数等级越高、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越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将我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8月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92例纳入,随机分组。经验组患儿根据传统经验给药治疗;目标组患儿根据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药,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不合理用药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目标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经验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经验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更确切,可促进症状迅速好转,提高用药合理性,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