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谱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风病情评估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将80名纳入标准的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脑电检测,并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病类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脑电信号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α节律与病情呈负相关,病情越重,α节律相对功率越低且主要体现在前额区、中央区及顶区;θ节律与病情呈正相关,病情越重,θ节律相对功率越高,且体现在顶区、枕区。结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与脑电相对功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以α、θ节律为主,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病情。

  • 标签: 中风 脑电相对功率 病情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动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7年4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入院并行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83例,根据有无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即置入冠脉支架分为两组:PCI组患者66例,于冠脉造影后即刻以及球囊扩张后第1、3、5、7、24h各取外周血2mL。单纯行CAG检查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于CAG后0、7、24h以同样方法各抽取外周血2mL,所得标本由同一实验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KDR+细胞数量。结果:对照组CD34+/KDR+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CI组CD34+/KDR+细胞数量在球囊扩张术后24h出现升高,较0h升高61%(43.50±29.59vs27.28±13.61,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CD34+/KDR+细胞数量变化幅度与PCI术中冠脉损伤程度显著相关(P〈0.001)。结论:PCI发起EPC的时间依赖性动员,PCI术后24hEPC的最大动员幅度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循环内皮祖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电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卡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有AMP降低。结论:电生理检查能够为骨间后神经卡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卡压 肌电图 传导速度